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阆中职业学院(阆中职院)

阆中职业学院(阆中职院)

阆中职业学院作为四川省南充市属地级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自2019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复设立以来,依托阆中千年古城文化底蕴与区域产业优势,快速构建起以文化旅游、建筑工程、智能制造为特色的专业体系。学院现开设旅游管理、文物修复技术、建设工程管理等15个高职专业,形成"文化+技术"双轮驱动的办学模式。通过与四川旅游学院、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共建课程资源库,引入非遗传承人担任产业导师,初步实现产教融合的区域特色发展路径。然而,在师资结构、实训设施投入、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需进一步突破高职教育同质化竞争瓶颈。

阆	中职业学院

一、历史沿革与战略定位

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52年成立的阆中师范学校,历经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后,于2019年升格为高职院校。表1显示其关键发展阶段:

时间节点重大事件战略转型方向
1952-2018中等师范教育为主基础教育师资培养
2019-2022高职专科申办文旅产业人才培育
2023-至今"双高计划"申报产教融合示范校建设

当前实施"文化铸魂、技术立校"发展战略,重点服务川东北文旅经济带,但相较于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等同类院校,其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仍低12个百分点。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表2呈现2020-2023年专业动态调整情况:

年份新增专业停招专业校企合作专业数
2020文物修复技术、研学旅行管理会计电算化3
2021数字媒体技术、智慧养老商务英语5
2022新能源汽车技术文秘7
2023应急装备技术——9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群"架构,但实践课程占比仅45%,低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虽建有省级精品课程《蜀道文化解说》,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滞后于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等标杆院校。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截至2023年9月,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占比28%,硕士以上学历占比57%,如表3所示:

职称结构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及以下
学历结构博士硕士本科
占比3%25%72%
占比1%57%42%

对比发现,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比例(39%)较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68%)差距显著。虽实施"候鸟专家"计划引进行业精英,但兼职教师年授课量不足全职教师的1/3。

四、学生发展质量追踪

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维持在89%-91%区间,但专业对口率仅68%。2023届毕业生升学比例达17%,较2020届提升8个百分点。表4显示关键发展指标:

指标2021届2022届2023届
就业率89.3%90.7%91.2%
专升本率9.2%15.5%17.3%
自主创业率2.1%1.8%2.5%
雇主满意度83%85%87%

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年均增长23%,但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获奖数量仍落后于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区域强校。

五、产教融合实施路径

构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与阆中古城景区管委会共建实训基地,承接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2项。表5展示产教融合项目类型:

合作类型项目数量覆盖专业企业投入(万元)
订单培养8旅游管理、酒店管理320
横向课题5文物修复、园林技术180
实训基地共建3建筑工程、数控技术550

虽建立"厂中校"实践中心,但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深度不足,实训设备更新周期(平均4.2年)长于行业技术迭代速度。

六、校园基础设施现状

占地530亩的新校区建设分三期推进,目前完成建筑面积18.6万㎡。表6对比关键设施指标:

设施类别现有配置规划标准差距分析
实训室68间生均2.5㎡缺口32间
图书资源35万册生均60册缺口18万册
数字化校园覆盖60%全域智能感知系统整合待完善

智慧教室占比仅15%,远低于教育部《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35%基准线,信息化建设投入占比连续三年低于4%。

七、社会服务能力评估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8000人次,表7显示主要服务领域:

培训类型年培训量取证率经济效益(万元)
文旅从业人员320092%450
建筑工匠280088%380
电商创业150083%220
新型职业农民50075%90

虽建成省级非遗传承基地,但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年均180万元)仅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的1/5,技术转化平台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八、发展挑战与机遇研判

面临三大核心挑战:一是高端人才引进困难,近五年流失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7人;二是财政拨款生均水平(1.2万元)低于全省高职均值15%;三是专业集群与区域产业链匹配度有待提升,如智能制造专业与当地电子信息产业的关联性较弱。

把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可重点对接阆苍南一体化发展需求,建设川东北文旅产教联合体。建议强化三个方面:首先,深化"大思政+非遗传承"课程改革,开发蜀道文化特色教材;其次,构建"学历证书+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机制,试点文物修复师等职业资格认证;最后,争取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提升数字孪生技术应用能力。

该院正处于高职序列爬坡过坎的关键期,需在保持文旅特色优势的同时,加快补齐技术技能创新短板,方能在省级"双高计划"竞争中实现突破。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