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双流省志翔职业技术学院是四川省内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成都市双流区这一经济与交通枢纽区域。学院以“立足航空、服务区域、辐射全国”为定位,紧密围绕航空航天、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产业需求,构建了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同发展的专业体系。其办学特色体现在产教融合深度实践,与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形成“校中厂、厂中校”的育人模式。近年来,学院在职业技能竞赛、毕业生就业率、企业满意度等核心指标上表现突出,尤其在航空机电设备维修、无人机应用技术等专业领域,已成为西南地区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输出基地。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1998年成立的成都航空职业培训学校,2005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2012年更名为现名。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学院锚定“航空特色鲜明、西部一流”目标,形成“航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三大专业集群。
时间节点 | 重大事件 | 发展成果 |
---|---|---|
1998-2005年 | 航空技能培训起步 | 累计培养技工型人才4000余人 |
2006-2015年 | 高职教育转型 | 新增省级重点专业5个 |
2016年至今 | 双高计划建设 |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 |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学院现设6个二级学院,开设32个高职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7个。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结构,构建“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合作企业 | 证书获取率 |
---|---|---|---|
航空装备 | 航空机电设备维修 | 中国商飞成都基地 | 92% |
智能制造 | 工业机器人技术 | 西门子工业软件 | 88% |
信息技术 | 大数据技术 | 阿里云生态伙伴 | 85% |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通过企业挂职、国际研修等方式优化师资结构。现有专任教师46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5%。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典型特征 |
---|---|---|---|
教授/副教授 | 175 | 38% | 含国务院津贴专家3人 |
企业兼职教师 | 120 | 26% | 来自航空工业成飞等企业 |
博士/硕士 | 310 | 67% |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超六成 |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学院建有总面积3.2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包含航空发动机维修、无人机调试等12个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8亿元。其中,航空仿真实训中心达到民航CCAR-147认证标准。
五、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创新“四共八互”合作机制(共投资源、共管过程、共育人才、共担成果;师资互聘、基地互用、课程互通、文化互融)。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共建“航空工匠学院”,联合开发岗位标准12项。
六、人才培养成效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对口就业率82%。在全国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5项,毕业生张某某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雇主满意度调查连续三年位列全省高职前三。
七、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五年纵向科研经费2300万元,承担市厅级以上项目83项。技术服务中心年均开展企业技术咨询200余项,为中航工业成都所等单位解决工艺难题15项。
八、国际化办学探索
与德国哈尔伯施塔特应用技术大学共建“中德航空职业教育联盟”,开发SGAVE项目标准课程。留学生规模年均增长15%,覆盖“一带一路”沿线12个国家。
四川双流省志翔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航空特色,已形成“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格局。其“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但在国际化认证体系构建、新兴专业布局等方面仍需持续突破。未来需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加强与天府国际机场产业集群的联动发展,向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