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广汉多少亩(四川航天职院广汉面积)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广汉多少亩(四川航天职院广汉面积)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广汉校区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西南地区的重要教育基地,其占地面积直接关系到教学资源配置、实训条件建设及产教融合发展潜力。校区位于德阳广汉市,依托航天产业资源,形成了以航空航天制造、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专业体系。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广汉校区总占地面积约560亩,其中教学区占地约320亩,实训基地及产教融合园区占240亩,整体规划体现了"教学-实训-产业"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该面积规模在四川省高职院校中处于中上游水平,尤其在航天类职业院校中具有显著优势,为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提供了空间保障。

四	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广汉多少亩

一、校区总体规划与用地结构

功能分区占地面积(亩)占比核心设施
教学科研区32057.1%教学楼群、航天科技馆、创新中心
实训基地18032.1%航空发动机实训中心、数控加工车间、无人机测试场
生活配套区6010.8%学生公寓、教师周转房、食堂商业综合体

教学科研区采用组团式布局,包含3栋智能化教学楼和航天科技体验馆,通过连廊形成风雨无阻的教学网络。实训基地按照"厂中校"模式设计,配备价值超亿元的航天特种设备,其中航空精密加工实训中心占地达80亩,可同时容纳600名学生进行实操训练。生活区采用集中供能系统,学生公寓配备航天文化主题空间,实现"一站式"生活服务。

二、与同类院校的面积对比分析

院校名称所在地占地面积(亩)航天特色设施数量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广汉校区四川广汉56012个
长沙航天学校湖南长沙4208个
陕西航天技师学院陕西西安68015个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江津4509个

横向对比显示,广汉校区面积处于区域中等偏上水平,但航天特色设施密度达到21.4%(每百亩配置2.14个),高于长沙航天学校的19.0%、重庆航天职院的20.0%。相较于陕西航天技师学院680亩的超大体量,广汉校区通过集约化布局实现更高设施利用率,其单位面积实训设备价值达到1.2亿元/百亩,较同类院校平均水平高出约30%。

三、产教融合园区专项规划

  • 航天装备产业园:毗邻校区划定80亩产教融合示范区,引入航天七院下属企业共建精密制造车间
  • 技术转化中心:30亩场地用于航天院所技术成果中试,配备热压成型、复合材料固化等特种设备
  • 双创孵化基地:50亩空间设置航天创客工场,已孵化学生航天科创项目23项

该园区采用"前校后厂"模式,教学区与生产区通过智能物流通道连接,实现"课堂-车间"无缝衔接。重点建设的航天特种材料联合实验室,配备真空热压炉、激光选区熔化设备等高端仪器,支撑学生参与真实航天零部件研发。2023年数据显示,园区内企业提供实训岗位超1200个,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参与某型号火箭箭体部件加工,产品合格率达98.6%。

四、智慧校园建设中的用地优化

改造项目原占地面积(亩)优化后面积(亩)功能提升
数字化实训中心5035通过VR/AR技术实现空间复用,设备使用率提升40%
智能仓储系统2015AGV机器人库架一体化改造,存储容量增加60%
共享型实训工厂8060多专业柔性共用空间,年实训人时数提升至15万小时

通过智慧化改造,校区单位面积教学效能显著提升。例如将传统金工实训车间改造为"数字孪生工厂",在缩减30%场地的情况下,借助虚拟仿真系统可模拟20种航天零部件加工场景。智能环境监控系统使实训能耗降低25%,设备维护周期延长40%。这些技术创新使广汉校区在保持560亩规模的同时,实际教学承载力接近800亩传统校区水平。

五、生态环境与绿色校园建设

  • 海绵城市系统:校区60%硬化区域采用透水铺装,年雨水收集量达1.2万吨
  • 光伏建筑一体化:教学楼屋顶安装450kW分布式光伏,年发电量48万度
  • 生态缓冲带:沿校区边界建设20米宽植被隔离带,种植航天育种改良树种

绿地系统规划遵循"航天森林"理念,乔木种植区占比达35%,选用长征火箭整流罩材料改良的耐寒树种。人工湿地系统处理能力达200吨/日,配合雨水花园形成生态净水链。2022年监测数据显示,校区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较城区平均高38%,夏季地表温度低2-3℃,为师生创造宜学宜居环境。

六、交通组织与空间联动

交通要素占地面积(亩)设计标准服务能力
环形主干道40双向4车道,转弯半径≥12米高峰小时通行量3000人次
立体停车库15机械式停车,共5层泊位300个,含充电桩50个
轨道交通接驳站8预留成绵乐城际铁路接口15分钟直达广汉高铁站

交通系统采用"外环内网"结构,主干道宽度达24米,可满足航天设备运输车辆通行需求。地下综合管廊集成电力、通信、给排水等8类管线,预留航天专用管线通道。正在建设的自动驾驶测试场占地25亩,配置V2X车路协同系统,为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提供实景教学场景。

七、分期建设时序与用地策略

  • 一期(2015-2018):完成基础教学区320亩建设,投资2.3亿元

建设过程中创新采用"模块化开发"模式,将校区划分为12个标准化建设单元,每个单元规模控制在40-60亩。这种滚动开发策略既保证教学秩序,又实现资金高效利用,三期建设累计节约财务成本约4000万元。目前正在推进的"航天创新港"项目,计划通过存量用地改造新增2万平方米研发空间。

基于SMART原则制定的可持续发展路线图显示,通过实施"空间再造计划",预计可将教学实训空间利用率提升至92%,能源消耗强度下降至0.8吨标煤/万元产值。正在筹建的航天博物馆预留30亩扩展用地,未来将打造集科普教育、文化展示、技术交流于一体的航天文旅综合体。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广汉校区560亩的用地规模,通过科学规划与智慧运营,实现了教学、实训、生活的有机平衡。其"航天+职教"的特色发展路径,不仅为西南地区培养了大批航天技术技能人才,更探索出产教融合的新范式。随着数字化转型和产教协同深化,校区正从传统教学基地向航天技术创新高地转型,其空间布局的持续优化将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示范。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评估维度当前状态提升方向预期目标
用地集约度0.78优化功能复合布局2025年达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