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部县升钟职业中学作为川东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其专业设置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形成了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特色专业群。学校现有在校生规模超3000人,开设12个中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市级骨干专业5个。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构建了“基础能力+核心技能+创新创业”三级课程体系,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对口升学率达45%。专业建设注重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基地设备总值超8000万元,与12家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形成“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特色。
一、专业布局与区域经济适配性
学校专业设置深度对接川东北现代农业示范区、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形成三大专业集群:
专业集群 | 核心专业 | 服务产业 | 年招生规模 |
---|---|---|---|
现代农业技术群 | 畜牧兽医、现代农业技术 | 生猪养殖、有机农业 | 400人 |
智能制造技术群 | 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维修 | 装备制造、汽配产业 | 600人 |
数字技术应用群 | 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 | 智慧城市建设、电子信息 | 350人 |
二、重点专业建设成效
畜牧兽医专业作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配备价值1200万元的实训设备,建有标准化养殖场、宠物医疗中心等实训场所。2023年该专业毕业生获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与温氏集团等企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实现毕业即顶岗的无缝衔接。
三、师资队伍结构优化
师资类别 | 高级职称占比 | 双师型教师占比 | 企业兼职教师 |
---|---|---|---|
专业课教师 | 38% | 82% | 15人 |
公共课教师 | 25% | 45% | - |
实训指导师 | 28% | 95% | 22人 |
通过“高校进修+企业实践”双轨培养机制,专业教师每年参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平均2.3项,近五年累计开发校本教材16部。
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专业类别 | 实训课时占比 | 校企合作项目数 | 技能证书获取率 |
---|---|---|---|
农业类 | 55% | 8项 | 92% |
工科类 | 60% | 12项 | 88% |
信息技术类 | 58% | 6项 | 85% |
推行“车间课堂”教学模式,与南充市机械商会共建的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实现教学项目与企业真实订单的转化率达70%。
五、产教融合创新实践
- 与新希望六和共建“智慧养殖”订单班,年输送技术人才120人
- 联合吉利四川商用车开发新能源汽车维修课程体系
- 为升钟湖景区定制旅游服务人才培养方案,年培训从业人员300人次
- 承接县域中小企业员工技能提升项目,年培训量超2000人日
六、学生发展质量保障
评价维度 | 2021届 | 2022届 | 2023届 |
---|---|---|---|
初次就业率 | 94.6% | 95.2% | 96.3% |
专业对口率 | 81% | 83% | 85% |
升学本科率 | 38% | 41% | 45% |
建立“成长导师+职业规划”双辅导机制,开发职业生涯测评系统,实现学生发展路径精准画像。
七、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3000人次,技术扶贫覆盖全县28个乡镇。与西南大学合作建立的“乡村振兴学院”,累计培育家庭农场主400余名,带动户均增收2.4万元。
八、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建立“产业需求预警-专业诊断评估-教学方案迭代”闭环系统,近三年新增智能养老、电子商务专业,停招文秘、纺织染整专业,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匹配度提升至92%。
经过多年发展,南部县升钟职业中学形成了“扎根三农、服务制造、赋能数字”的专业建设格局。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育人,构建起支撑区域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未来需在专业数字化改造、混合所有制办学、国际化合作等方面持续突破,打造西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