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南充科技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南充科职院电子学院)

南充科技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南充科职院电子学院)

南充科技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学院作为川东北地区电子信息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依托区域产业需求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学院聚焦智能终端、物联网、集成电路等新兴领域,形成“专业群+实训平台+产教融合”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现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6个核心专业,其中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校企共建产业学院2个。师资队伍呈现“双师型”特征,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5%,企业兼职导师占比20%。实训中心配备SMT贴片生产线、工业互联网实训平台等先进设备,与京东方、三环电子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40余项,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

南	充科技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专业建设布局

学院构建了“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专业集群,重点打造智能硬件、工业自动化、数字技术三大方向。

专业名称核心能力合作企业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PCB设计、智能终端调试京东方、三环电子
工业机器人技术PLC编程、机电一体化格力电器、比亚迪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机器学习、图像处理商汤科技、科大讯飞

通过对比可见,各专业均对接区域产业链关键环节,其中工业机器人专业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协同尤为紧密。

师资结构特征

教师团队呈现“专任+产业教授”双轨制,年龄与职称结构合理。

类别人数占比代表企业
教授/副教授1830%西华大学、电子科大
企业高级工程师1220%长虹、九洲光电
讲师/助教3050%-

数据表明,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占比达50%,尤其在实践课程中企业导师参与度超过60%。

实训资源配置

学院投入3000万元建设实训基地,形成“基础实训-专项技能-综合创新”三级体系。

实训室类型设备价值承接项目
电子工艺实训室450万元SMT贴片加工、焊接竞赛
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800万元ABB机器人编程、产线模拟
人工智能实验室600万元目标检测、语音识别开发

对比显示,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单台设备价值最高,配备6轴机械臂等高端设备。

产教融合模式

构建“四阶递进”培养体系,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衔接。

  • 1阶:认知实习(企业参观+技术讲座)
  • 2阶:跟岗实训(岗位轮训+导师带教)
  • 3阶:项目实战(企业真实生产任务)
  • 4阶:顶岗实习(独立承担岗位职责)

以京东方合作班为例,学生第3学期即进入企业参与显示屏检测项目,累计完成工单量超10万件。

学生竞赛成果

近三年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表现突出,获奖数量年均增长25%。

赛事名称获奖等级参与专业
四川省电子信息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大赛二等奖1项工业机器人技术
“一带一路”国际智能制造挑战赛三等奖3项智能制造装备技术

竞赛成果转化显著,其中“智能仓储物流系统”项目已获得企业专利授权。

就业质量分析

毕业生呈现“高对口、高起薪、高留存”特征,就业数据持续优化。

指标2022届2023届
对口就业率89.7%92.3%
平均起薪4820元5360元
本地就业占比68%75%

数据显示,2023届学生在川渝地区就业比例提升7个百分点,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高度契合。

科研创新能力

形成“教师科研+学生双创”双轮驱动格局,年均立项课题20余项。

  • 纵向课题:省部级项目5项,市厅级12项
  • 横向项目:企业委托研发8项,技术服务到账经费150万元
  • 学生专利: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9项

典型成果包括《基于机器视觉的PCB缺陷检测系统》,已应用于三环电子生产线。

社会服务成效

年均开展技术培训3000人次,形成多元化服务矩阵。

服务类型受益群体年度规模
企业员工技能提升电子制造企业1500人
退役军人电子技术培训军转人员600人
中小学科普教育青少年群体900人

其中与南充市总工会共建的“工匠学院”,已培养高级技工120人,获评市级示范培训基地。

南充科技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学院通过专业集群化、师资结构化、实训场景化、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构建了特色鲜明的高职教育生态。其“双师双能”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四阶递进”产教协同模式、“研创结合”育人机制,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学院正加速向“西部一流电子信息类高职学院”目标迈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