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阆中军需工业学校(军需工业院校)

阆中军需工业学校(军需工业院校)

阆中军需工业学校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唯一以“军需工业”为核心特色的中等专业学校,其发展历程与国家军事后勤保障体系建设紧密相连。该校始建于1978年,最初隶属于总后勤部军需装备局,2004年划归地方管理后形成“军民融合”办学模式。学校依托川陕革命老区地理优势,构建了覆盖军需装备制造、食品科学与工程、军事后勤管理等三大领域的教学体系,累计为部队和地方输送技术骨干超2.3万人。

阆	中军需工业学校

在办学定位上,该校始终贯彻“服务国防、支撑产业”的双轮驱动战略。通过保留军队供给标准实训车间、设立军工企业定向培养班等举措,年均承接部队装备维修培训任务逾500人次。同时,学校与际华集团、四川航天工业等企业共建“军转民”技术转化中心,近三年实现6项专利民用化开发,形成鲜明的“军需特色+地方需求”融合型办学路径。

一、历史沿革与体制转型

发展阶段 隶属关系 核心职能 在校生规模
1978-1999年 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直属 军服研发、野战食品生产 800-1200人
2000-2004年 联勤保障部队共建 应急物资储备技术人才培养 1500人
2005年至今 四川省属公办中专 军民两用技术研发、军需供应链管理 2200人

二、学科专业布局

学校现设4个教学系部,开设12个特色专业,其中军需装备维护与管理军事后勤信息化两个专业被列为国防特色紧缺专业。2022年新增“应急冷链物流”方向,与京东物流共建实训基地。

专业类别 代表专业 军事课程占比 对口就业率
装备制造类 军需机械加工、防弹材料成型 35% 92.3%
后勤保障类 战场饮食保障、野战医院运维 45% 88.7%
信息技术类 军事物联网、后勤大数据 25% 81.5%

三、师资队伍结构

现有教职工187人,其中退役军人占比达37%,形成“军师+工程师”双师型教学团队。2020年引入原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8名退休专家组成顾问团,参与教材编写与课题攻关。

人员类型 数量 占比 持证情况
退役军人教师 72人 38.5% 高级工证书100%
企业特聘技师 35人 18.7% 军工行业资格证
全日制硕士+ 41人 21.9% 双师型教师63%

四、军事化管理体系

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制度,设置战备值班制度应急集结演练常态化机制。学生每日进行30分钟体能训练,每学期开展7天野外生存实训,近五年累计参与抗震救灾演练17次。

五、实训设施建设

建有国内唯一的“移动军需厨房”实训舱,可模拟海拔5000米高原环境下的热食保障。2021年投入2300万元建成智能防护服测试实验室,能进行防弹、防化、防核等7类特殊防护性能检测。

六、产教融合实践

与重庆长征重工、陕西科耐特等军工企业建立“订单式”培养,近三年为海军舰艇军需部门定向输送137名技术员。2022年联合研发的“单兵自热食品包装技术”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七、学生发展路径

毕业生呈现“三三制”去向特征:约30%通过定向招录进入军工系统,30%就职于大型央企基建岗位,剩余40%选择升学或自主创业。典型就业单位包括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储粮总公司等。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当前面临军民标准衔接不畅、实训设备更新滞后等问题。2023年启动“智慧军需”专业群建设,计划引入虚拟现实战场模拟系统,并筹建军需装备国际认证中心,着力提升服务强军战略的能力。

历经四十余年发展,阆中军需工业学校已形成“教学-研发-服务”三位一体的办学生态。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新阶段,该校正通过数字化转型和国际化认证探索,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军需人才培养高地。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