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成都新都核工业机电学校(新都核机电职校)

成都新都核工业机电学校(新都核机电职校)

成都新都核工业机电学校作为西南地区核工业领域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其办学特色与行业背景深度融合。学校依托中国核工业体系,以核电技术、机电一体化等专业为核心,构建了“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园占地120亩,拥有核电站模拟实训中心、数控加工实训室等高端设施,师资团队中35%具有核工业一线实践经验。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在核电系统就业率达68%,部分专业订单班录取分数线超过本科线20分,形成“招生-培养-就业”闭环生态。

成	都新都核工业机电学校

历史沿革与行业定位

学校前身为1978年组建的核工业部西南技校,2004年改制为全日制普通中专,2012年被国家核安全局认定为“核电人才定向培养单位”。其发展轨迹与我国核电战略高度同步,现开设专业中70%直接服务核工业产业链。

年份重大事件办学规模
1978核工业部批准成立技工学校在校生300人
2008升格为省级重点中专在校生突破2000人
2020入选国家核电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开设核电订单班12个

专业体系与课程架构

学校构建“核能+智能”双轮驱动专业群,设置核电设备运行、放射化工等特色专业。核心课程采用“理论+虚拟仿真+实景操作”三维教学模式,其中《核电站系统运行》课程引入AR技术还原反应堆操作场景。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核心课程职业证书
核电技术类核电站动力设备维护核反应堆物理、辐射防护民用核安全设备操作员
智能制造类数控加工(核级)精密测量技术、核级焊工工艺核级焊工资格证
检测技术类无损检测(核工业方向)射线检测技术、超声检测实务特种设备检验员

师资队伍与教研实力

现有专任教师156人,其中具有核行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占比62%。学校与中核集团共建“大师工作室”,聘请退休核工程师担任实践导师,形成“理论教师+企业技师”联合授课机制。

教师类型人数占比典型案例
企业兼职教师4529%田某某(中核建工高级工程师)
博士学历教师85.1%王某某(核反应堆热工学博士)
高级职称教师6340%李某某(省级特级教师)

实训设施与校企合作

学校投入1.2亿元建设核工业实训中心,包含1:1比例核电站主控室模拟舱、核级管道焊接实训场等。与中广核、中核建等企业建立“厂中校”模式,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参与真实核电项目维护。

实训基地设备价值合作企业年培训量
核电站模拟实训中心3800万元中核集团600人次/年
核级焊工实训基地1500万元东方电气300人次/年
辐射检测实验室800万元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人次/年

就业质量与升学通道

近三年毕业生进入核电系统比例达68.5%,其中中广核录取占比34%,中核建录用24%。学校与西安交通大学、南华大学建立“3+4”升学直通机制,每年约有15%学生通过单招考试进入核电相关专业本科学习。

就业方向2022届占比典型岗位平均起薪
核电站运维42%反应堆操作员6500元/月
核设备制造28%核级焊工7200元/月
科研院所15%辐射防护专员5800元/月

校园文化与学生管理

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制度,每日晨跑考勤与核安全文化教育相结合。设立“核工业精神传承月”,组织学生参观821厂旧址、聆听核工业创业史讲座。社团活动中特别设立“核雕艺术社”“辐射防护科普团”等特色组织。

国际交流与认证体系

学校是国际焊接工程师(IWE)认证考点,与法国电力集团(EDF)开展核电运维标准对接培训。2021年起开设“中法双语核电班”,采用ITER项目技术标准进行教学,毕业生可直通海外核电站技术岗位。

社会服务与行业贡献

承担国家核安全局“民用核安全设备焊工”资格考试任务,年培训社会人员超400人次。为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培养运维人员127名,参与“华龙一号”海外项目人才标准制定。

站在我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历史节点,成都新都核工业机电学校凭借其深厚的行业积淀与精准的人才培养定位,已成为核工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摇篮。其“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不仅保障了毕业生的高质就业,更通过持续的技术反哺推动着行业技术进步。对于志在投身国家核工业发展的学生而言,这里不仅是获取专业技能的场所,更是理解核安全文化、传承大国重器精神的精神殿堂。随着“双碳”目标下核电产业的快速扩张,学校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其培养的“核工匠”将持续为我国能源安全战略注入强劲动能。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