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黔西南州

2004

建校时间

797亩

占地面积

贵州省

主管部门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贵州省兴义市,是2004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立足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秉承“厚德精技、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设有多个教学单位,涵盖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多个专业领域,注重实践教学与产教融合,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学校拥有现代化的实训设施和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扎实的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应用型人才,是黔西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
  • 人气值:815
  • 招办电话:0859-3916666
  • 官方网址:https://www.qxnvc.edu.cn/
  • 电子邮箱:qxny@qxntc.edu.cn
学校概况
开设专业
就业方向
招生简章
院校资讯
校历介绍

基本信息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坐落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兴义市,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区位优势独特,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办学宗旨,为区域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学院办学特色鲜明,紧密结合黔西南州作为民族地区、山区和革命老区的实际,形成了“民族性、区域性、职业性”三位一体的办学定位。一方面,学院深入挖掘和融入布依族、苗族等世居民族的优秀文化,将其精髓贯穿于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学院的专业设置紧密对接黔西南州以山地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大健康、新能源、新型建材等为主导的产业发展规划,致力于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本土化人才。

在专业建设方面,学院构建了与区域产业链紧密对接的专业集群体系。现设有现代农业工程、医药护理、水利电力工程、机械与电子工程、商务信息、旅游与酒店管理等多个教学系部,开设了畜牧兽医、药学、护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旅游管理、民族文化创意等数十个专业。其中,多个专业被列为省级重点或特色专业,形成了以涉农专业和医药卫生类专业为传统优势,以现代服务业和信息技术类专业为新兴增长点的专业发展格局,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成才选择。

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内培外引,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积极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将最新的技术标准和工艺引入课堂。同时,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参与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和科研创新水平,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领域,学院成果显著。建有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生产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各类实验实训设施设备先进齐全。学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多家省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广泛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建设实习基地,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紧密对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突出,形成了和谐包容、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学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匠精神培育有机融入第二课堂,通过举办民族文化艺术节、技能大赛、创新创业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社会服务与贡献方面,学院积极发挥高校的人才和智力优势,主动服务地方发展。依托学院的科研和技术力量,面向农村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技能鉴定和科普宣传,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学院是区域内重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地方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为黔西南州乃至贵州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面向未来,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深化内涵建设,强化办学特色。学院将积极融入贵州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战略部署,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人民满意的高水平高职院校,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展开全部

奖助学金

选择一所大学,教育投资是家庭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扎根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始终秉持“教育公平”的理念,通过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和构建完善的助学奖学体系,确保每一位学子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并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全面发展。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学院的学杂费用构成以及丰富的助学奖学金政策。

明晰学杂费用,规划求学之路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收费严格遵循贵州省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公开透明,主要包含学费、住宿费及代收费等部分。学费因专业而异,普通类专业学费通常每年在3500元左右,而一些医卫类、艺术类等特殊专业的学费可能会略有上浮,具体金额需以当年入学通知书附带的收费明细为准。住宿费根据宿舍条件(如普通宿舍、公寓式宿舍)的不同,一般在每年600元至1100元之间。此外,学院会代收教材费、军训服装费、体检费等代收费项目,这些费用遵循“据实收取、按时结算、多退少补”的原则。总体而言,相较于许多本科院校,作为高职院校的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提供了极具性价比的教育选择。

构筑多元资助体系,铺平成才之路

学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求学问题,建立了以国家资助为主体,以学院和社会资助为补充的“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多元化资助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地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国家资助,坚实后盾

国家资助是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国家助学金主要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根据困难等级分档资助,平均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300元,覆盖范围广泛,是许多学生的重要生活来源。国家励志奖学金则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每年5000元,兼具“助困”与“奖优”的双重功能。此外,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还可申请高达8000元的国家奖学金,这是国家对高职学生学术成就的最高认可之一。对于需要更大资金支持的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最主要的渠道,学生可在户籍所在地申请,每人每年最高可贷16000元,用于支付学费和住宿费,在校期间利息由国家财政补贴。

学院奖助,温暖关怀

除了国家级资助,学院自身也设立了多项奖助措施。学院奖学金每学年评定一次,奖励在学习、技能竞赛、文体活动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对于遭遇突发困难(如家庭重大变故、自然灾害等)的学生,学院设有临时困难补助,提供及时的经济援助。同时,学院积极开辟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如图书馆管理、机房维护、部门助理等,鼓励学生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取报酬,既锻炼了能力,也缓解了经济压力。

社会资助,爱心传递

学院还积极拓展社会资源,引入企业、慈善机构及爱心人士在校设立的各类奖助学金。这些社会资助项目往往针对特定专业或表现优异的学生,是对国家及学院资助体系的有效补充,也让学子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与期待。

结语:投资未来,成就梦想

综上所述,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不仅以合理的学费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宝贵机会,更通过一套成熟、完备、充满人文关怀的助学奖学体系,为学生的追梦之路扫清了经济障碍。我们鼓励所有有志学子积极报考,并在入学后主动了解相关政策,根据自身情况申请相应的资助。在这里,经济上的暂时困难绝不会成为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拦路石。选择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即是选择了一个有支持、有保障、有未来的成才平台,让我们共同携手,投资技能,成就出彩人生。

展开全部

院校图册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交通路线指南

    • 公交直达1路黔西南职院站下车即达学院正门
    • 公交直达3路黔西南职院站下车即达学院西门
    • 公交直达6路兴义职院站下车步行约200米
    • 公交直达11路兴义职院站下车步行约250米
    • 火车站枢纽兴义站乘1路公交直达学院
    • 客运枢纽兴义西客运站乘3路公交直达学院
    • 机场接驳万峰林机场乘机场巴士至市区转乘1/3/6路
    • 主干道接驳桔山大道乘19路至兴义职院站
    • 特别提示:黔西南地区暂无地铁覆盖建议优先选择公交直达线路
    • 备用线路:乘坐出租车导航学院正门(距市区约6公里)
温馨提示:公交线路可能因市政建设临时调整,建议出行前查询最新公交信息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分校地址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凤仪路2号

新生指南

亲爱的同学,欢迎你成为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大家庭的新成员!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是一段充满未知与惊喜的旅程,而这份指南旨在为你提供一份详尽的“入学地图”,帮助你更快地适应新环境,顺利开启美好的大学篇章。

入学前的准备:万事俱备,从容启程

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喜悦过后,首要任务就是认真阅读随信附带的《新生入学须知》。这份文件至关重要,它会明确告知你报到的具体日期、所需缴纳的费用、需要准备的证件材料(如身份证、录取通知书、高考准考证、个人档案、党团组织关系转接证明等)以及床上用品购买等事宜。建议你提前准备一个文件袋,将所有重要材料集中存放,避免遗漏。关于生活用品,除了必备的衣物、洗漱用品外,黔西南州气候湿润,夏季凉爽,冬季阴冷,需准备好适宜的衣物,也可备一把雨伞。学校内或周边均有超市,一些大件物品或洗漱用品可以到校后再购买,以减轻旅途负担。此外,建议提前准备一些家乡的特产或小礼物,这将是与你未来室友破冰、建立友谊的绝佳方式。

报到日流程:按部就班,高效完成

报到当日,校园内通常会非常热闹。首先根据指引找到你所在院系的迎新接待点,学长学姐们会热情地为你提供服务。在那里,你需要核验身份、提交材料、领取校园一卡通和宿舍钥匙等。整个过程如果遇到任何疑问,都可以随时向穿着志愿者服装的学长学姐或现场老师求助。办理完入学手续后,就可以前往你的宿舍安顿下来。记住宿舍楼号和房间号,整理内务,认识你的第一位室友。安顿好后,可以熟悉一下宿舍楼内的设施,如热水房、洗衣房、卫生间的位置。当天或次日,班级辅导员通常会召开第一次班会,这是认识辅导员和同班同学的关键时刻,务必准时参加。

校园生活导航:食、住、行全掌握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是你未来几年学习生活的主阵地。食堂是能量的补给站,学校食堂通常会提供多样化的菜品,兼顾不同地域学生的口味,且价格实惠。建议多尝试几个窗口,找到自己的最爱。宿舍是你在学校的“家”,务必与室友共同制定宿舍公约,尊重彼此的生活习惯,保持整洁的公共环境,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居住氛围。出行方面,熟悉校内的教学楼、图书馆、实训楼、行政楼、体育场、校医院等重要场所的方位。兴义市的公共交通也较为便利,可以提前下载本地公交APP,方便周末探索这座城市。

学习与成长:学业为本,技能为王

作为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你的专业课程设置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务必重视每一门课程,尤其是专业基础课和核心技能课。学院的实训基地是你们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宝贵平台,要多动手、勤操作。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除了丰富的纸质藏书,通常还提供电子资源和安静的学习空间,养成泡图书馆的习惯会让你受益无穷。大学的学习模式与高中不同,更强调自主性。要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探讨。此外,多关注学校官网和教务系统的通知,及时了解选课、考试、竞赛、资格证书考试等信息。

社团与课外活动:发现兴趣,绽放光彩

大学不仅是学习的殿堂,更是发展兴趣、锻炼能力的舞台。学校拥有各类学生社团和组织,涵盖文化艺术、体育竞技、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在开学后不久的“社团招新”活动中,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加入一两个社团。这不仅能丰富你的课余生活,更能帮助你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提升组织、沟通和协作能力。积极参加学院举办的运动会、文艺晚会、技能大赛、讲座等活动,这些都是展现自我、融入集体的好机会。

健康与安全:身心康健,警钟长鸣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校医院负责处理常见的健康问题,要了解其工作时间和服务流程。同时,务必重视个人财产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在宿舍内要妥善保管笔记本电脑、钱包等贵重物品,离开宿舍及时锁门。对任何形式的网络诈骗、电话诈骗、“校园贷”等都要保持高度警惕,做到不轻信、不转账、不透露个人信息。遇到任何紧急情况或困难,第一时间联系辅导员或校园安保部门。

探索黔西南:第二课堂,多彩世界

学习之余,别忘了你所在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你可以和同学一起游览被誉为“地球上一道美丽疤痕”的马岭河峡谷、壮观的万峰林、静谧的万峰湖以及有着“抗战生命线”之称的二十四道拐。品尝当地的布依族八大碗、羊肉粉、杠子面等特色美食,感受不一样的饮食文化。利用假期深入乡村,体验独特的民族节日和风俗,这将是大学生活中无比珍贵的记忆和阅历。

给新生的几点贴心建议

第一,保持开放和积极的心态。大学是接触多元文化的平台,你会遇到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学会尊重、包容和理解是成长的第一步。第二,学会独立和自律。离开父母的庇护,你需要自己安排时间、管理财务、处理人际关系,这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第三,敢于尝试和不怕犯错。不要害怕在课堂上发言,不要害怕参加竞选,不要害怕挑战新事物。大学是一个安全的试错空间,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学习。第四,常与家人联系。他们是你最坚实的后盾,分享你的喜悦与困惑,让他们安心。

最后,衷心祝愿你在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每一天都充实、快乐、有所收获。愿你在这里汲取知识,掌握技能,收获友谊,增长见识,最终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开启人生的无限可能!

展开全部

学杂费用

选择一所大学,教育投资是家庭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扎根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始终秉持“教育公平”的理念,通过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和构建完善的助学奖学体系,确保每一位学子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并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全面发展。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学院的学杂费用构成以及丰富的助学奖学金政策。

明晰学杂费用,规划求学之路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收费严格遵循贵州省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公开透明,主要包含学费、住宿费及代收费等部分。学费因专业而异,普通类专业学费通常每年在3500元左右,而一些医卫类、艺术类等特殊专业的学费可能会略有上浮,具体金额需以当年入学通知书附带的收费明细为准。住宿费根据宿舍条件(如普通宿舍、公寓式宿舍)的不同,一般在每年600元至1100元之间。此外,学院会代收教材费、军训服装费、体检费等代收费项目,这些费用遵循“据实收取、按时结算、多退少补”的原则。总体而言,相较于许多本科院校,作为高职院校的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提供了极具性价比的教育选择。

构筑多元资助体系,铺平成才之路

学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求学问题,建立了以国家资助为主体,以学院和社会资助为补充的“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多元化资助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地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国家资助,坚实后盾

国家资助是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国家助学金主要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根据困难等级分档资助,平均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300元,覆盖范围广泛,是许多学生的重要生活来源。国家励志奖学金则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每年5000元,兼具“助困”与“奖优”的双重功能。此外,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还可申请高达8000元的国家奖学金,这是国家对高职学生学术成就的最高认可之一。对于需要更大资金支持的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最主要的渠道,学生可在户籍所在地申请,每人每年最高可贷16000元,用于支付学费和住宿费,在校期间利息由国家财政补贴。

学院奖助,温暖关怀

除了国家级资助,学院自身也设立了多项奖助措施。学院奖学金每学年评定一次,奖励在学习、技能竞赛、文体活动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对于遭遇突发困难(如家庭重大变故、自然灾害等)的学生,学院设有临时困难补助,提供及时的经济援助。同时,学院积极开辟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如图书馆管理、机房维护、部门助理等,鼓励学生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获取报酬,既锻炼了能力,也缓解了经济压力。

社会资助,爱心传递

学院还积极拓展社会资源,引入企业、慈善机构及爱心人士在校设立的各类奖助学金。这些社会资助项目往往针对特定专业或表现优异的学生,是对国家及学院资助体系的有效补充,也让学子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与期待。

结语:投资未来,成就梦想

综上所述,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不仅以合理的学费为广大学子提供了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宝贵机会,更通过一套成熟、完备、充满人文关怀的助学奖学体系,为学生的追梦之路扫清了经济障碍。我们鼓励所有有志学子积极报考,并在入学后主动了解相关政策,根据自身情况申请相应的资助。在这里,经济上的暂时困难绝不会成为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拦路石。选择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即是选择了一个有支持、有保障、有未来的成才平台,让我们共同携手,投资技能,成就出彩人生。

展开全部

开设专业

专业名称
专业介绍
护理
通信工程专业‌是该校最具实力的专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学术声誉。
助产
通信工程专业‌是该校最具实力的专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学术声誉。
药学
通信工程专业‌是该校最具实力的专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学术声誉。
医学检验技术
通信工程专业‌是该校最具实力的专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学术声誉。
会计
通信工程专业‌是该校最具实力的专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学术声誉。
电子商务
通信工程专业‌是该校最具实力的专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学术声誉。
计算机应用技术
通信工程专业‌是该校最具实力的专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学术声誉。
软件技术
通信工程专业‌是该校最具实力的专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学术声誉。
网络技术
通信工程专业‌是该校最具实力的专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学术声誉。
机电一体化技术
通信工程专业‌是该校最具实力的专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学术声誉。
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通信工程专业‌是该校最具实力的专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学术声誉。
旅游管理
通信工程专业‌是该校最具实力的专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学术声誉。
酒店管理
通信工程专业‌是该校最具实力的专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学术声誉。
学前教育
通信工程专业‌是该校最具实力的专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学术声誉。
园林技术
通信工程专业‌是该校最具实力的专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学术声誉。
查看更多

院校资讯

查看更多

校历介绍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兴义市,是一所融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成人继续教育、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学院的发展历程,是黔西南州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一个缩影,深刻反映了中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轨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

学院的成立并非一蹴而就,其历史源流可追溯至二十世纪中后期黔西南州创办的多所中专和技工学校。2004年,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黔西南州农业学校、黔西南州水利电力学校、黔西南州农机化学校、黔西南州财贸学校、黔西南州卫生学校五所历史悠久的中等专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这一重大决策顺应了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的时代潮流,旨在整合分散的教学资源,提升办学层次和规模效益,为黔西南州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合并前的各所学校都有着深厚的办学积淀。例如,黔西南州农业学校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数十年来为地方培养了大量的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在推广农业新技术、服务“三农”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黔西南州卫生学校则肩负着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医护人员的重任,其毕业生遍布全州各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成为守护民族地区群众健康的中坚力量。其他几所学校也在各自的领域,如水利电力、财经贸易、农业机械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良好的社会声誉。这些学校的合并,并非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将各自优秀的专业传统、师资力量和校园文化熔于一炉,为新高职院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院之初,学院面临着整合资源、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加快发展等一系列挑战。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学院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克服了校区分散、办学条件薄弱、师资结构有待优化等困难,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初步构建了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体系。学院确立了“立足黔西南,服务贵州,面向全国,辐射周边”的服务面向定位,并开始积极探索具有民族地区和山区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进入“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学院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学院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在基础设施方面,新建和改扩建了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公寓、体育场馆等,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在实习实训条件方面,投入巨资建设了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并广泛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了众多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

专业建设是学院发展的核心。学院紧密围绕黔西南州“大电强网、大矿强厂、大农强特、大城强县”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贵州省大力发展的大数据、大健康、旅游、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动态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逐步形成了以医药卫生、水利电力、工程技术为优势,以财经商贸、现代农业、信息技术为特色,多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护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一批重点专业和示范专业脱颖而出,成为了学院的品牌。

师资队伍是立教之本。学院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内培外引”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积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双师型”教师,优化队伍结构;另一方面,大力鼓励和支持在职教师通过学历提升、国内访学、企业实践等途径提高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正在稳步成长,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根本保障。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广泛推行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成绩斐然。同时,学院还设有职业技能鉴定所,为学生实现“双证书”乃至“多证书”毕业创造了条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作为一所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学院注重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了布依族、苗族等世居民族的元素,开设了相关的文化课程和社团活动,增进了各民族学生的文化交流与认同,营造了民族团结、和谐共进的校园氛围,为黔西南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社会服务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人才和资源优势,主动面向区域开展技术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咨询与推广等服务。特别是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学院开展了大量针对农民、农民工、企业员工等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承担“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任务,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帮助大量劳动力掌握了致富技能,有效践行了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助力地方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回顾过去,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奋斗历程。从几所中专学校的合并组建,到如今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高等职业院校,每一段历程都凝聚着历代职院人的心血与智慧。学院培养了数万名毕业生,他们活跃在黔西南州乃至全省全国的各行各业,许多人都已成长为技术骨干、行业标兵和创业能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赢得了“培养一个学生,致富一个家庭,带动一方百姓”的良好社会声誉。

展望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厚德精技、服务社会”的校训精神,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内涵建设水平。学院将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贵州一流、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高职学校,为黔西南州的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多彩贵州新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1.4893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