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卫校2019招生简章以“打造梦想的舞台,开启未来医学之旅!”为主题,充分展现了学校在医学职业教育领域的定位与愿景。该简章通过突出“技能+学历”双轨培养模式、现代化教学设施及行业资源整合优势,精准对接基层医疗人才需求。其核心亮点包括:一是开设护理、药剂、医学检验技术等7个核心专业,覆盖临床、药学、康复等领域;二是明确“订单班”培养计划,与重医附院、重庆市急救中心等机构合作输送人才;三是设置“学费减免+助学金”体系,降低入学门槛。数据显示,2019年计划招生1200人,其中护理专业占比45%,就业率目标达98%以上。简章通过“升学有通道、就业有保障”的承诺,强化了对初中应届毕业生的吸引力,同时以“医学基础+临床实践”课程体系凸显专业性,为区域基层医疗人才培养提供了清晰路径。
一、学校概况与核心优势
重庆卫生学校(简称“重庆卫校”)始建于1985年,是经重庆市教委批准的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隶属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学校位于渝中区大坪正街,占地面积58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拥有护理实训中心、临床模拟病房、药剂实验室等26个专业化实训场所。截至2019年,教职工总数达18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35%,“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60%。
核心指标 | 2019年数据 | 对比2018年 |
---|---|---|
在校生规模 | 3200人 | 同比增长12% |
校企合作单位 | 43家 | 新增9家三甲医院 |
实训设备价值 | 2800万元 | 增幅25% |
二、专业设置与招生计划
2019年共开设7个医学类专业,其中护理专业计划招生540人,占总计划的45%,延续了近年来基层医疗机构对护理人才的高需求趋势。新增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瞄准养老产业人才缺口。以下为具体专业分布:
专业名称 | 学制 | 招生计划 | 核心课程 |
---|---|---|---|
护理 | 3年 | 540人 | 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 |
药剂 | 3年 | 260人 | 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品营销实务 |
医学检验技术 | 3年 | 180人 | 临床检验基础、微生物学检验、生化检验 |
助产 | 3年 | 120人 | 母婴保健、产科护理、遗传与优生 |
康复技术 | 3年 | 80人 | 康复评定技术、运动疗法、中医康复 |
口腔修复工艺 | 3年 | 60人 | 口腔解剖学、义齿制作技术、口腔材料学 |
老年保健与管理 | 3年 | 60人 | 老年生理学、健康管理实务、康复护理技术 |
三、就业保障与升学通道
学校构建“实习-就业-升学”三位一体服务体系,2019年毕业生就业率目标设定为98.5%。通过“订单班”模式,与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巴南区人民医院等15家单位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涉及护理、药剂等专业。升学方面,设立“高职单招辅导班”,近3年升学率稳定在82%以上,合作高校包括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
就业方向 | 合作单位数量 | 岗位覆盖率 |
---|---|---|
二级以上医院 | 28家 | 65% |
基层卫生院 | 43家 | 28% |
医药企业 | 17家 | 7% |
四、助学政策与收费标准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实施“奖助贷补”四位一体资助体系。2019年设立国家奖学金6名(每人6000元/年)、市级助学金覆盖30%在校生(平均2000元/年)。学费标准为:护理专业8000元/年,药剂专业7500元/年,其他专业6000-7000元/年。农村户籍学生可额外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减免教材费与住宿费。
- 国家助学金:一二年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每年2000元
- 学校奖学金:覆盖面达35%,最高金额3000元/年
- 企业定向补贴:“订单班”学生每月享有300-500元生活补助
五、报考须知与录取规则
2019年招生对象为初中毕业生,要求身高不低于155cm(护理专业160cm),视力矫正后不低于4.8。录取采用“文化成绩+面试”综合评价模式,其中面试权重占40%,重点考察仪态、沟通能力与职业素养。近三年录取分数线波动如下:
年份 | 最低录取分 | 报录比 |
---|---|---|
2019年 | 368分 | 5:1 |
2018年 | 355分 | 4.8:1 |
2017年 | 342分 | 4.2:1 |
考生需通过重庆市中职招生统一平台填报志愿,面试环节包含心肺复苏实操、无菌操作演示等职业技能测试。值得注意的是,学校首次引入“特长生”通道,对持有护士资格证或红十字会急救证书的学生给予额外加分。
通过系统化的专业布局、精细化的就业服务以及普惠化的助学体系,重庆卫校2019招生简章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与行业需求的深度融合。其“订单培养+升学贯通”的办学模式,不仅为基层医疗体系输送了大量实用型人才,更通过多元化成才路径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随着老年保健等新兴专业的加入,学校正逐步从传统医护教育向大健康产业人才培养转型,为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weisheng/13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