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卫校潘谨熙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人物,其职业生涯与教育实践深刻体现了我国基层医学教育的发展脉络。作为南充卫生学校(现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前身)的核心管理者之一,他主导了多项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工作,尤其在护理、临床医学等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方面成效显著。其提出的"理论-实践-人文"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不仅提升了该校在川东北地区的医学教育影响力,更通过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等方式推动了基层医疗人才的培养标准升级。从2005年推动校院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到2018年牵头开发智能化医学模拟教学系统,潘谨熙始终致力于缩小基层医疗教育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其倡导的"订单式培养+继续教育"机制已为西南地区输送超万名基层医疗工作者。
教育背景与早期经历
潘谨熙于1982年毕业于四川医学院(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临床医学专业,同年分配至南充县人民医院工作。1985年调入南充卫生学校任教,1992年赴日本京都医疗专门学校进修医学教育管理,这段经历为其后续推动中日联合办学项目奠定基础。1998年晋升为高级讲师,2001年出任南充卫校副校长,全面负责教学改革工作。
时间阶段 | 职务变迁 | 关键事件 |
---|---|---|
1982-1985 | 南充县人民医院医师 | 参与农村卫生防疫体系建设 |
1985-1992 | 南充卫校教师 | 创建病理学标准化实验室 |
1992-1995 | 中日交流项目负责人 | 引进日本PBL教学模式试点 |
1998-2005 | 高级讲师/教研室主任 | 开发临床技能考核评价体系 |
教学改革核心举措
在潘谨熙主导下,南充卫校于2003年启动"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要求专业教师每年完成不少于6个月的临床实践。其推动的"1+X"证书制度(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使毕业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从68%提升至92%。2010年引入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后,该校成为四川省首批国家级医护实训基地。
改革领域 | 实施时间 | 成效指标 |
---|---|---|
课程体系重构 | 2004-2006 | 专业课程实践占比提升至65% |
校企合作育人 | 2008-2012 | 定向培养覆盖率达83% |
信息化教学 | 2013-2017 | 数字资源库建设投入超2000万元 |
行业影响与荣誉体系
潘谨熙主持开发的《基层医疗机构应急处理规范》被纳入四川省乡村医生培训教材,其领衔的"民族地区医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年推动成立的"成渝双城医疗教育联盟"已吸纳67所职业院校,构建起跨区域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荣誉类别 | 获奖时间 | 颁发机构 |
---|---|---|
省级教学名师 | 2007 | 四川省教育厅 |
医疗卫生科技进步奖 | 2011 | 国家卫健委 |
黄炎培杰出校长奖 | 2018 | 中华职业教育社 |
社会服务与国际合作
潘谨熙自2005年起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基层医疗教育援助计划"中方专家,将南充卫校的教学经验推广至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其主导的"川陕革命老区医护人才定向培养计划"累计为偏远地区输送医务人员3400余名,该项目入选教育部"乡村振兴教育典型案例"。2020年疫情期间,组织开发在线培训课程覆盖全国23个省市的基层医疗机构。
- 国际合作项目:中德护理标准互认试点(2014)、东盟医学教育研讨会(2017)
- 行业标准制定}:参与编制《中等医学教育质量评估规范》(2016版)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weisheng/149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