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卫生学校

昌吉卫校校长张晓春(昌吉卫校张晓春)

昌吉卫校校长张晓春(昌吉卫校张晓春)作为新疆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管理者,其任职期间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理念,推动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及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他主导的“校企合作订单班”模式、智能化教学平台建设以及民族地区医疗人才定向培养计划,不仅提升了学校在西北地区的竞争力,更成为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改革的典型案例。张晓春注重将现代管理理念与边疆地区实际需求结合,通过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实践教学和深化国际交流,使昌吉卫校从区域性职业院校逐步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示范性高职院校转型。其领导下的办学成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性,也彰显了教育公平在民族地区的实践价值。

领导风格与治理模式对比分析

维度张晓春(昌吉卫校)A校校长(对照案例)B校校长(对照案例)
核心执政理念产教融合+民族特色发展规模化扩张优先科研驱动型战略
资源整合方式政-校-企三方联动机制依赖政府主导高校联盟合作
标志性举措
  • 建立"一带一路"护理人才基地
  • 开发维汉双语教学体系
  • 推行"1+X"证书制度
新建校区扩大招生规模重点实验室建设
管理创新点数字化教学管理系统+弹性学分制传统二级管理模式项目制科研团队管理

教学成果与社会效益数据对比

指标昌吉卫校(张晓春时期)新疆医科类院校均值全国卫生职教平均水平
毕业生对口就业率92.3%85.7%81.2%
双师型教师占比78%65%59%
横向课题经费(万元)1260820680
民族学生升学比例较任期初提升40%提升25%提升18%
国际合作项目与中亚5国建立人才输送通道限于国内交流零星国际合作

民族地区职教改革实践路径对比

td>
改革领域张晓春主导方案传统模式特征政策文件要求
课程体系构建民族医学与传统现代医学融合课程单一现代医学课程体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文化传承创新开设哈萨克医术选修模块仅保留理论课程《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
语言教学改革维汉双语分层教学模式汉语单语授课为主《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
产教协同机制本地医疗机构深度参与人才培养间歇性实习合作《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张晓春通过构建“需求导向-精准供给”的闭环生态,使昌吉卫校形成差异化发展优势。其主导的“民族医药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既响应了健康中国战略,又凸显了地域文化特色,这种“高位嫁接”的发展路径为边疆职业院校提供了可复制的改革样本。

从管理创新角度看,张晓春推行的“教学质量动态监测系统”和“教师企业实践学分制”,有效破解了职业教育“校热企冷”的传统困境。数据显示,该校企业兼职教师比例从12%提升至35%,实训设备更新周期缩短至3年,这些突破性进展印证了其治理模式的有效性。

在民族教育实践方面,通过建立“语言能力+专业技能”双维度评价体系,昌吉卫校实现了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职业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该校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由68%提升至89%,民族特色课程资源库建设经验被纳入自治区职教改革典型案例库。

当前,张晓春正推动学校向“智慧康养”新领域拓展,这与国家银发经济战略形成深度契合。其提出的“医养教融合共同体”构想,已吸引12家养老机构和3个国际康养组织参与共建,标志着昌吉卫校进入产教融合的新阶段。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weisheng/14962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