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北川幼师(北川幼教)

北川幼师(全称北川羌族自治县幼儿师范学校)是四川省绵阳市北部羌族聚居区唯一的一所公办幼儿师范专科学校。该校依托北川羌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资源,以培养具有羌族文化特色的幼儿教育人才为核心目标,形成了"民族性+专业性"的双重办学特色。学校占地120亩,现有在校生2300余人,其中羌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达68%,覆盖川陕甘渝等多个地区。

北	川幼师

作为地震灾后重建重点教育项目,北川幼师硬件设施达到省内同类院校前列水平,拥有数字化钢琴实训室、蒙台梭利教法实验室等特色教学空间。师资队伍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者占45%,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2%,形成"理论+实践+民族文化"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其中85%进入民族地区幼儿园,成为推动西南民族地区幼教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北川幼师前身为1983年创建的北川县幼儿教师进修学校,2010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专科院校。作为国家藏区专项招生计划单位,学校明确"服务民族地区、传承羌族文化"的办学宗旨,构建起以学前教育为主体,早期教育、艺术教育为支撑的专业群。

关键指标北川幼师绵阳幼师江油幼师
建校时间1983年(专科2010年)1995年2002年
办学层次全日制专科全日制专科五年制高职
民族特色专业占比35%12%5%

二、地理区位与生源结构

学校坐落于北川新县城永昌镇,地处"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校舍建筑融合羌族碉楼元素。生源覆盖四川、重庆、陕西等12个省市,其中少数民族学生主要来自阿坝州、凉山州等彝区羌寨。

类别北川幼师行业均值
少数民族学生比例68%15%
农村户籍比例82%43%
跨省招生比例37%21%

三、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设学前教育、早期教育、音乐教育(羌族音乐方向)等6个专业,构建"基础能力+民族技艺+岗位技能"三级课程模块。开发《羌族民间舞蹈》《羌绣工艺》等12门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核心指标北川幼师全国示范幼师
民族文化课程占比28%3%
实践教学占比55%48%
校企合作单位数68家120家

四、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教职工18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42人。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要求专业教师每学年至少完成1个月民族地区幼儿园挂职锻炼。聘请12位羌族非遗传承人担任兼职导师。

五、教学成果与技能培养

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142项,其中羌族文化主题作品占比41%。建立"教学-展演-传承"一体化机制,年均开展羌族歌舞进校园活动60余场,培养既能开展现代幼教又能传承民族文化的复合型人才。

六、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0%,主要流向民族地区公立幼儿园。部分优秀毕业生通过"硕师计划"进入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深造。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中,"民族文化传承能力"指标评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七、硬件设施与信息化建设

投入1.2亿元建成羌族文化数字体验馆、智慧幼教模拟实训中心。实现全校5G网络覆盖,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包含羌族传统游戏数字化案例库。图书馆藏有羌族文化专题文献3万余册,居全国幼师院校首位。

八、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

学校牵头组建"羌族幼教发展联盟",辐射川西北32所幼儿园。年均培训民族地区幼教骨干2000人次,开发《羌汉双语教学教程》等资源包。其"幼教+非遗"育人模式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形成可推广的民族地区职教发展经验。

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北川幼师已从区域性培训机构转型为特色鲜明的民族幼教师资培养高地。其将民族文化基因植入专业建设、构建产教融合生态链的实践经验,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创新样本。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学校在民族幼教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3624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