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全称为“西昌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学校坐落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根植于西南民族地区,以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为核心使命。其名称历经多次演变,从1952年的“四川省雷波师范学校”到2020年升格为专科院校,始终聚焦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需求。作为四川省唯一一所以“幼儿师范”命名的专科院校,其办学定位突出“民族性、师范性、职业性”三位一体,现有在校生规模超6000人,毕业生覆盖西南多省(市)学前教育领域。
学校名称中的“西昌”明确了地域属性,依托川滇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幼儿师范”直接指向专业特色,区别于综合类院校;“高等专科”则界定了办学层次。这一命名既符合国家对师范教育的规范要求,又凸显了服务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战略定位。在新时代背景下,该校通过“双语教学”“民族文化传承”等特色实践,成为西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基地。
一、学校沿革与命名变迁
时间节点 | 校名变化 | 关键事件 |
---|---|---|
1952年 | 四川省雷波师范学校 | 建校初期以初级师范教育为主 |
1973年 | 更名为西昌师范学校 | 迁址西昌,增设中师课程 |
2020年 | 升格为西昌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获批专科层次办学资格 |
二、地理位置与校区布局
对比维度 | 西昌幼专 | 川北幼专 | 内江幼专 |
---|---|---|---|
所在地 | 四川省西昌市 | 四川省阆中市 | 四川省内江市 |
校区面积 | 580亩(主校区+实训基地) | 450亩 | 620亩 |
民族学生比例 | 42% | 15% | 8% |
三、学科专业设置
专业类别 | 西昌幼专 | 川北幼专 | 内江幼专 |
---|---|---|---|
学前教育类专业 | 早期教育、学前教育(双语方向) | 学前教育、托育服务 | 学前教育、婴幼儿托育 |
艺术教育类 | 音乐教育、舞蹈教育 | 美术教育、体育教育 | 美术教育、手工艺术 |
民族特色课程 | 彝汉双语教学、民族音乐 | 川东北民间艺术 | 非遗技艺传承 |
四、师资力量构成
截至2023年,学校共有教职工412人,其中专任教师356人。教授占比12%,副教授占比38%,“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5%。另聘有彝族文化传承人、幼儿园名师等兼职教师56人。与川北幼专相比,其民族语言教师比例更高(28% vs 12%),但在高级职称教师总量上略低于内江幼专(内江高级职称占比45%)。
五、学生规模与就业质量
指标 | 西昌幼专 | 川北幼专 | 内江幼专 |
---|---|---|---|
在校生总数 | 6320人 | 5800人 | 6100人 |
年度毕业生数 | 1800人 | 1600人 | 1700人 |
对口就业率 | 92% | 88% | 90% |
民族地区就业比例 | 76% | 42% | 35% |
六、办学特色与成就
学校构建了“三位一体”育人体系:
- 课程层面:开设彝汉双语教学模块,开发《凉山彝族民间舞蹈》《彝族漆器工艺》等校本教材;
- 实践层面:与凉山州32所幼儿园建立“订单式”培养,推行“学期轮换实习制”;
- 科研层面:近五年承担民族教育类课题23项,发表相关论文147篇。
七、民族教育创新实践
项目 | 西昌幼专 | 其他民族地区院校 |
---|---|---|
双语教材开发 | 完成彝汉对照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等12部教材 | 通用国家统编教材为主 |
文化传承基地 | 设立彝绣工坊、口弦传习所等5个非遗基地 | 侧重通用技能培训 |
民族班比例 | 占新生总数35% | 平均15%以下 |
八、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年均开展幼师国培项目8期,培训凉山州乡村教师1200人次;组建“民族地区早教宣讲团”深入彝区28个县市。其附属幼儿园被认定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开发的《民族地区亲子游戏资源包》在云贵川陕推广使用。相较而言,川北幼专更侧重城镇幼儿园帮扶,而内江幼专在特殊教育领域更具优势。
作为西南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西昌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过精准定位民族地区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文化传承等举措,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其“双语+技能”的培养模式有效缓解了民族地区“下得去、留得住”的幼师短缺问题,但在高端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仍需突破。未来需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深化与滇黔桂等省份的跨区域合作,提升服务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的整体效能。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39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