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训“厚德、尚能、求实、创新”凝聚了该校办学理念与教育目标的核心精神。作为西南地区幼儿师范教育的重要基地,校训既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德能并重”的教育观,又融入了现代职业教育对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要求。其中,“厚德”强调师德修养与人文关怀,呼应学前教育对爱心与责任感的特殊需求;“尚能”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契合幼教行业对实操能力的高标准;“求实”倡导务实作风,指向基层幼教岗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创新”则体现教育改革背景下对幼教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期待。这一校训体系不仅传承了师范教育的伦理内核,更通过多维度的价值导向,构建了适应新时代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框架,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幼教人才提供了明确路径。
一、校训的历史渊源与形成背景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1903年创办的川北简易师范学堂,历经多次改制与合并,于2012年升格为专科院校。校训的形成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师范教育标准化建设时期,当时国家提出“深化师德教育,强化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2015年学校正式确立“厚德、尚能、求实、创新”八字校训,既延续了百年师范传统中“德育为先”的理念,又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将“艺术素养”“实践技能”等职业能力要求融入校训体系。例如,“尚能”一词直接对应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能力为重”的基本要求,而“创新”则响应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幼教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校训关键词 | 历史渊源 | 政策依据 |
---|---|---|
厚德 | 承袭儒家“仁爱”思想与师范院校“身正为范”传统 |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版) |
尚能 | 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师技能训练体系 |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2012年) |
求实 | 反映四川基础教育“扎根基层”的服务定位 | 《职业教育法》(2022年修订) |
创新 | 对接新时代学前教育信息化改革需求 |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
二、校训内涵的多维度解析
“厚德”作为校训之首,要求师生以“爱心、耐心、责任心”为核心,构建师德认知体系。学校通过“红色文化育人工程”,将川北红色资源融入德育课程,如组织学生赴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展情境教学。数据显示,2022年该校志愿者参与基层幼教帮扶时长超1.2万小时,印证“厚德”理念的实践转化。
“尚能”聚焦职业核心技能培养,构建“三全育人”实践体系。学校设立“园校一体”实训中心,模拟幼儿园真实场景开展保教活动,近三年学生技能竞赛获奖率达78%,高于全国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求实”体现办学定位的区域适应性,学校与川内21个市州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针对民族地区幼教需求开设彝汉双语、羌汉双语等特色课程,毕业生基层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2%。
“创新”驱动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开发“智慧幼教”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将AR技术应用于儿童行为观察课程,2023年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创新成果转化率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校训维度 | 具体举措 | 成效指标 |
---|---|---|
厚德 | 红色文化研学、师德承诺制度 | 志愿服务参与率100% |
尚能 | 园校双导师制、技能等级认证 | 保育员资格证通过率94% |
求实 | 定向培养计划、基层顶岗实习 | 对口就业率87% |
创新 | 虚拟仿真实训室、跨界课程开发 | 省级教改项目立项23项 |
三、校训与区域教育需求的契合度分析
四川省作为人口大省,学前教育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民族地区师资短缺等问题。该校校训中的“求实”与“尚能”直接回应这一现实需求。例如,针对川西高原地区,学校与阿坝师范学院共建“藏区幼教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开设高原保教适应性课程;为解决农村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短板,开发“乡土资源利用”特色课程模块。2023年数据显示,该校为“三区”定向输送幼教人才占比达65%,显著高于全国示范性幼专平均水平。
区域需求 | 校训响应策略 | 实施效果 |
---|---|---|
民族地区双语教育 | 开设彝汉/羌汉双语课程 | 覆盖甘孜、阿坝12个县 |
农村游戏化教学 | 开发乡土教具制作课程 | 创建省级精品课程2门 |
留守儿童心理干预 | 增设儿童行为观察实训模块 | 获教育部专项课题支持 |
四、校训实施路径的保障机制
为确保校训落地,学校构建“四位一体”保障体系:组织层面成立校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牵头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制度层面将校训细化为《师德负面清单》《实践教学标准》等12项规范性文件;资源层面投入1.2亿元建设智慧幼教实训中心、非遗美育工坊等新型教学空间;评价层面建立“校训践行度”考核指标,将师德表现、技能竞赛成绩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2023年教学质量报告显示,学生对校训认同度达91.7%,较五年前提升15个百分点。
五、校训对比视角下的特色优势
相较于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宏大叙事型校训,四川幼专的校训更具职业指向性;对比浙江幼专“善知笃行”的简约风格,该校校训通过多维关键词构建了完整的价值链条。在川内高校中,其校训与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明德砺能”形成差异化定位,前者强调创新与区域服务,后者侧重品德磨炼。这种差异折射出两校不同的办学历史:四川幼专依托百年师范底蕴,在守正基础上突出时代创新;而川北幼专作为新建院校,更注重基础文理素养培育。
对比维度 | 四川幼专校训 | 典型对标院校 | 差异化特征 |
---|---|---|---|
价值取向 | 德能并重+区域服务 |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引领) | 应用型vs研究型 |
关键词构成 | 四维度(德/能/实/新) | 浙江幼专(两维度:知/行) | 系统性vs简洁性 |
区域适配度 | 聚焦西南基层需求 | 徐州幼专(长三角产业对接) | 乡村导向vs城市导向 |
六、校训对校园文化的形塑作用
该校通过环境育人工程将校训可视化:校园主干道设置“师德长廊”,展示优秀校友育人故事;实训楼走廊悬挂学生技能作品,诠释“尚能”理念;图书馆设立“创新成果展区”,陈列学生专利教具。文化活动方面,每年举办“厚德杯”师德演讲赛、“尚能节”技能展演,形成校训主题品牌活动矩阵。2023年校园文化满意度调查显示,师生对校训文化氛围感知度达89分(满分100),较2018年提升22分。
七、校训国际化延伸的实践探索
学校通过“一带一路”幼教合作项目拓展校训国际维度。与泰国清迈大学共建“中泰幼教文化研究中心”,将“厚德”理念与泰国佛教慈悲教育相融合;在马来西亚英迪国际大学联合开发“创新早教课程”,实现校训中“创新”要素的跨国输出。2022年数据显示,该校留学生规模达186人,覆盖东南亚7国,国际化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置“中华师德文化”必修模块。
八、校训的时代演进与未来展望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该校启动校训内涵更新计划。在“求实”维度新增“数字素养”培养要求,开发虚拟幼儿园管理仿真系统;将“创新”拓展至“跨界融合”,与科技公司合作研发幼教智能硬件。2023年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校训关键词衍生出“AI+幼教”“生态式保育”等现代教育元素,同时保留“厚德”传统的价值内核。这种动态调整机制既保持了校训的历史连续性,又赋予了其时代生命力。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训体系通过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的有机结合,构建了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征的价值导向。从“厚德”的伦理坚守到“创新”的前沿探索,八字校训既锚定了师范教育的初心使命,又为应对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挑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其实施路径中彰显的“知行合一”特质,不仅塑造了大批“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幼教骨干,更为西部学前教育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文化育人范式。未来,随着“智慧幼教”时代的深度转型,该校校训有望在保持核心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数字化、国际化等新维度,持续引领幼儿师范教育改革方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59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