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四川幼师高专前身)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可追溯至两所具有深厚师范教育底蕴的中等师范学校——江油师范学校与江油幼儿师范学校。两校均诞生于中国现代师范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前者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主,后者专注于幼儿教育人才培养,共同承载着川北地区师范教育的重任。1917年,江油师范学校(原四川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绵阳江油创立,历经民国时期战乱、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改革、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阶段,逐步发展为川北地区重要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基地。2000年,江油幼儿师范学校(原四川师范大学绵阳初等教育学院)独立办学,成为全国较早开展幼儿师范专科教育的机构之一。2009年,两校合并组建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标志着川北地区幼儿师范教育迈入高等教育新阶段。

四	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

两校合并前已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江油师范学校以“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著称,注重文理学科融合;江油幼儿师范学校则聚焦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开设舞蹈、美术等特色课程。合并后,学校整合资源,构建了涵盖学前教育、早期教育、艺术教育等专业的高职教育体系,成为西南地区幼儿师范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这一转型不仅延续了两校的师范教育传统,更通过专科层次的专业化培养,提升了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与学术素养。

从历史脉络看,学校前身的发展与国家师范教育政策紧密相关。民国时期强调“师范救国”,两校初创时即以服务基层教育为目标;新中国成立后,通过院系调整强化师范教育的专业性;新世纪以来,伴随学前教育普及需求,两校率先探索幼儿师范专科教育模式。这种历史传承性与时代适应性,使其在区域教育发展中始终扮演关键角色。

历史沿革与关键节点

时间阶段 江油师范学校 江油幼儿师范学校 合并后发展
1917-1949 四川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成立,设师范本科及简易师范科 —— ——
1950-1978 更名为川北江油师范学校,增设中师班 绵阳幼儿师范培训班(江油幼师前身) ——
1979-2000 恢复“江油师范学校”校名,定位基础教育师资培养 升格为四川师范大学绵阳初等教育学院 ——
2001-2009 开设五年制小教大专班,探索专科教育 独立建校,专攻幼儿师范教育 ——
2009至今 —— —— 合并组建四川幼专,设立学前教育等8个专科专业

合并背景与动因分析

两校合并的直接推动力源于2000年后四川省优化师范教育资源布局的政策导向。江油师范学校虽具备百年师范传统,但受限于中师培养模式萎缩;江油幼儿师范学校则面临单一幼教专业发展的瓶颈。合并后,学校实现三大突破:一是整合两校师资,形成覆盖基础教育与幼儿教育的教学团队;二是共享实训资源,如江油师范的理科实验室与幼师的艺体设施;三是通过专科层次办学,解决中师毕业生学历提升需求。数据显示,合并前两校年均培养规模合计不足2000人,2015年学校在校生已达6000人,印证资源整合的有效性。

师资结构对比(2009年合并前后)

指标 江油师范(2008) 江油幼师(2008) 合并后(2010)
专任教师总数 124人 87人 215人
高级职称占比 32% 28% 41%
硕士以上学历 15% 12% 37%
双师型教师 5% 18% 32%

专业设置演变特征

合并前,江油师范以汉语言文学、数学教育等传统师范专业为主,课程体系侧重学科知识;江油幼师则开设幼儿教育、音乐教育等专业,突出艺体技能训练。2009年后,学校通过“专业群重组”实现转型:保留学前教育作为核心专业,新增早期教育、儿童康复等专科方向;开发“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幼儿园管理”等特色课程。至2020年,学校形成以学前教育为龙头,涵盖艺术教育、英语教育等相关专业的集群化布局,其中省级重点专业覆盖率达60%。

办学规模与硬件设施提升

指标 合并前(2008) 合并后(2020)
校园占地面积 江油师范:120亩;江油幼师:80亩 580亩(含新建学前教育实训基地)
建筑面积 江油师范:4.2万㎡;江油幼师:3.1万㎡ 18.6万㎡(含艺术楼、儿童发展中心)
在校生规模 合计约1800人 8500人(含继续教育学员)
实训室数量 江油师范:23间;江油幼师:15间 126间(含蒙台梭利教室、感觉统合训练室)

社会服务功能拓展

学校前身主要服务于绵阳及周边地区基础教育,合并后通过“园校合作”机制,与四川省内200余所幼儿园建立合作关系。数据显示,2015-2020年累计为基层幼儿园输送教师1.2万人,占四川省新建公办园教师总量的15%。此外,学校承接国培计划、早教师资培训等项目,年均培训幼儿教师超3000人次,成为川西北学前教育人才供给的核心基地。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两校合并后,既保留了江油师范“严谨治学”的校风与幼师“艺馨技精”的传统,又融入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理念。例如,将原幼师的“琴棋书画”技艺培养与高校理论课程结合,构建“理论+实操+展演”三维课程体系;同时,挖掘百年师范校史中的教育家精神,建设师德养成教育基地。这种文化融合既延续了师范教育本色,又赋予其新时代内涵。

挑战与转型方向

尽管前身积淀深厚,但学校仍面临专科层次幼师培养的局限性。例如,2020年数据显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虽达92%,但对口率仅为78%,部分学生流向中小学或非教育岗位。为此,学校正探索“专升本”衔接培养、增设托育服务专业等路径,同时加强与本科院校的课程互选机制,以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此外,面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需求,学校计划深化“校-园-企”协同育人,强化数字教育资源开发能力。

从百年师范到专科幼教高地,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中国师范教育体系的深层变革。两校合并不仅是资源的物理整合,更是中职与专科教育模式的化学融合。其历史经验表明,区域性师范院校的转型需兼顾传统优势与时代需求,而幼教专科教育的成功关键在于精准对接行业痛点,构建“理论-实践-创新”一体化的培养体系。未来,学校如何在高职扩招背景下保持特色、应对学历提升挑战,将成为检验其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6439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