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
兰州理工大学作为甘肃省重点高校,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育人体系。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西部高校特色和工科院校实际,构建了“大思政”格局,通过课程教学、实践育人、文化浸润等多维度推进思政工作。其思政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依托红色资源开展特色活动,同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思政课程和品牌项目。尽管在信息化创新和个性化教育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但整体上,该校思政教育成效显著,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兰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
兰州理工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以“全员、全程、全方位”为原则,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联动的机制。具体表现为:
- 课程体系完善: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模块,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核心内容,并融入“课程思政”改革,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
- 组织架构清晰: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下设思政教研室和研究中心,统筹全校思政教学与科研工作。
- 资源整合高效:通过校企合作、校地联动,引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和行业先进典型案例,丰富教育载体。
二、思政课程与教学特色
在思政课程建设上,兰州理工大学注重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工科院校特色:
- 专题化教学:将理论知识点转化为专题模块,如“工匠精神与工程技术伦理”“西部开发中的青年担当”等,增强学生代入感。
- 实践教学强化:组织学生赴会宁红军会师纪念馆、玉门油田等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深化对理论的理解。
- 信息化手段应用:建设在线思政课程平台,利用微课、虚拟仿真技术提升教学互动性。
此外,学校还通过“思政名师工作室”培养骨干教师,定期举办教学竞赛,提升师资水平。
三、实践育人与文化浸润
兰州理工大学将实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延伸,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 品牌实践活动:如“黄河之滨”志愿服务、“一带一路”沿线企业调研等,引导学生扎根西部、服务基层。
- 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红柳精神”文化品牌,通过校史馆、主题展览弘扬艰苦奋斗传统。
- 网络思政阵地:运营“兰理工思政云”公众号,发布原创短视频、访谈栏目,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师资队伍建设与科研支撑
学校通过多项举措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素质:
- 人才引进与培养:重点招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选拔青年教师赴国内知名高校研修。
- 科研成果转化:鼓励教师围绕民族地区思政教育、工科学生价值观塑造等课题开展研究,近三年获批国家级、省级思政类项目十余项。
- 激励机制完善:设立“思政教学卓越奖”,将育人成效纳入职称评聘考核体系。
五、思政教育的成效与社会影响
经过多年努力,兰州理工大学的思政教育成果逐步显现:
- 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学生党员比例逐年增加,毕业生赴西部基层就业人数居省内高校前列。
- 社会认可度提高:获评“甘肃省思政工作先进单位”,相关经验被教育部简报专题报道。
- 示范效应显著:牵头成立“甘肃省高校思政教育联盟”,辐射带动区域思政教育协同发展。
六、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取得一定成效,兰州理工大学思政教育仍需应对以下挑战:
- 个性化教育不足:针对工科学生思维特点的差异化教学方案有待完善。
- 新技术应用深度不够:人工智能、大数据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合应用尚处探索阶段。
未来,学校计划通过构建“智慧思政”平台、加强跨学科教研团队建设等方式,进一步优化思政教育体系,为培养新时代“红柳型”人才提供更强劲支撑。
(全文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04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