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一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学校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构建了以课堂为主阵地、实践为补充、网络为延伸的立体化思政教育体系。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培养了众多德才兼备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学校注重将思政教育与学生专业发展、职业规划深度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校党委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思政教育工作,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牵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资源,形成“党委领导、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 制度保障:学校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思政教育的目标、任务和考核机制。
- 资源投入: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思政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和实践活动,确保思政教育有充足的物质保障。
- 考核评价:将思政教育成效纳入部门年度考核和教师职称评聘体系,强化激励机制。
二、思政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创新
学校以思政课程为主渠道,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 课程设置:构建“必修+选修+实践”的课程体系,开设《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核心课程,并增设《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等特色选修课。
- 教学改革:推行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翻转课堂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 数字化资源:开发在线课程和微课资源,利用智慧教室和网络平台拓展学习时空。
三、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成效
学校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深化思政教育内涵。将红色文化、工匠精神、志愿服务等元素融入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 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与邛崃红军长征纪念馆、建川博物馆等合作建立实践基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 职业精神培养:组织学生参与技能竞赛、企业实习和劳模宣讲活动,强化职业认同感。
- 志愿服务品牌:打造“纺专青年志愿者”品牌项目,常态化开展社区服务、乡村振兴等公益活动。
四、网络思政教育的探索与突破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学校积极构建“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载体拓展思政教育新阵地。
- 平台建设:开通“纺专思享”官方公众号,定期推送时政热点、校园文化和典型事迹。
- 内容创新:制作“微党课”“青年说”等原创视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正能量。
- 互动机制:建立线上答疑和话题讨论功能,增强师生互动和思想碰撞。
五、师资队伍的专业化与协同化
学校高度重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的师资团队。
- 培训提升:定期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思政专项培训,提升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 协同育人:推行“辅导员+专业教师+企业导师”协同机制,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 科研支撑:鼓励教师申报思政类课题,以研究成果反哺教学实践。
六、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与成效
通过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学生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职业精神显著提升。近年来,学生入党申请率、志愿服务参与率、就业满意度等指标均位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 政治认同:学生主动学习党的理论政策,积极参与“青年大学习”等主题活动。
- 社会责任:涌现出一批投身西部计划、抗疫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
- 职业发展:毕业生以“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职业素养赢得用人单位好评。
七、特色品牌活动的打造与影响力
学校立足实际,培育了一批具有纺织特色的思政品牌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 “纺织工匠大讲堂”:邀请行业劳模和优秀校友分享奋斗故事,弘扬工匠精神。
- “红色非遗传承”项目:将思政教育与蜀锦、羌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
- “纺织文化节”:通过服装设计、技能展示等活动厚植专业自信和文化自信。
八、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成绩显著,学校思政教育仍面临新媒体环境下价值观多元化、学生个性化需求增加等挑战。未来将从以下方面持续发力:
- 深化课程思政:进一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 强化技术赋能: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思政教育的沉浸感和互动性。
- 扩大社会协同:加强与政府、企业、社区的联动,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通过系统性设计和创新性实践,形成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思政育人模式。未来,学校将继续守正创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17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