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师范学院校训与校长的
渭南师范学院作为陕西省属本科院校,其校训"厚德博学,励志笃行"深刻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文化传承。"厚德"强调道德修养的根基性,"博学"倡导学术视野的宽广性,"励志"激励师生追求卓越,"笃行"则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这八字校训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教育目标的凝练,为师生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导向。
现任校长张守华是学校发展的核心领导者,拥有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他长期深耕高等教育领域,注重学科建设与产学研结合,推动学校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迈进。在校长带领下,学校近年来在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展现了强烈的改革意识与务实作风。
渭南师范学院校训的深度解读
"厚德博学,励志笃行"的校训形成于学校办学历史的积淀中,其内涵可从四个维度展开分析:
- 厚德:源自《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强调以德立身、以德施教。学校通过思政课程、师德师风建设等实践,将这一理念融入育人全过程。
- 博学:体现对知识广度的追求。学校构建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课程体系,鼓励跨学科学习,图书馆藏书量达180万册,为学生博学提供资源支撑。
- 励志:通过榜样教育、职业规划辅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近年学生在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印证了这一理念的实践成效。
- 笃行:突出应用型办学特色。学校与3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建设省级以上实践教学基地15个,确保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校长张守华的教育理念与管理实践
张守华校长自任职以来,主导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
- 学科建设方面:重点发展教师教育、文化艺术、信息技术等特色学科,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实现历史性突破。
- 人才培养方面:推行"新师范"教育改革,构建"UGS"(高校-政府-中小学)协同育人模式,师范生从业资格证通过率连续五年超过92%。
- 科研服务方面:牵头成立"关中文化研究中心",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项;推动校地共建"渭南乡村振兴研究院",年均为地方提供智库报告30余份。
- 国际交流方面:与美、俄、日等国12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教育项目,国际化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校训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体现
学校将校训转化为具体行动指南,形成特色校园文化:
- 品牌活动体系:设立"厚德讲堂"年度讲座,邀请道德模范、学术大家开讲;"博学读书节"年均举办活动40余场,参与师生超万人次。
- 环境育人设计:校园内设立"励志文化长廊",展示优秀师生事迹;教学区铭刻"笃行石",强化实践导向的文化符号。
- 制度保障机制:将师德师风纳入教师考核一票否决制;学生综合测评中"实践创新"指标占比提升至30%,引导知行合一。
校训与办学成果的互促共进
在校训精神指引下,学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 教学质量提升: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专业13个;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 社会贡献增强:基础教育领域校友占比达63%,其中300余人获省级以上教学能手称号;非遗传承项目"华州皮影"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 文化辐射扩大:校训衍生作品获省级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相关研究论文被《中国高等教育》等核心期刊收录20余篇。
校长领导力对校训践行的关键作用
张守华校长通过制度化设计与个性化创新,推动校训落地:
- 顶层设计:主持制定《校园文化建设五年规划》,将校训精神细化为28项具体指标。
- 资源整合:筹资1.2亿元建设"笃行创新创业园",配套设立500万元专项基金支持学生实践项目。
- 示范引领:坚持为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连续五年带头参与对口扶贫工作,以实际行动诠释校训内涵。
校训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面对高等教育改革新要求,学校赋予校训当代价值:
- 数字化转型:开发"云上校训"VR体验系统,使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
- 评价改革:建立"厚德积分"信用评价体系,将道德实践纳入第二课堂学分管理。
- 国际表达:推出校训多语种解读手册,在留学生中开展"跨文化理解工作坊"。
校训文化对区域教育的辐射影响
渭南师范学院的校训实践已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的参照系:
- 基础教育联动:带动周边20所中小学采用相似育人理念,形成教育共同体。
- 文化资源共享:校史馆、非遗工作室年均接待中小学生研学1.5万人次。
- 经验模式输出:校训育人案例入选《陕西省高校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汇编》,获省教育厅专项推广。
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
基于校训精神,学校明确下一步建设重点:
- 建设师德师风数据库,实现教师成长全过程道德评价。
- 拓展"校训+"课程群,开发融合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的特色课程。
- 构建校友校训实践指数,追踪毕业生长期发展质量。
渭南师范学院通过校训精神与办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正在书写新时代师范院校特色发展的新篇章。从课堂教学到管理服务,从校园活动到社会服务,八字校训已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持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智慧与活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17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