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南充龙门师范学校简介(南充龙门师范概况)

南充龙门师范学校简介(南充龙门师范概况)

南充龙门师范学校作为川东北地区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力量,其百年发展历程深刻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的变迁轨迹。该校自1908年创办以来,始终以培养基层教育人才为核心使命,形成了"扎根地方、服务基础教育"的鲜明特色。作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构建了涵盖师范教育、艺术教育、职业教育的多维办学体系,其"校地合作"育人模式在川渝地区具有示范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学校通过"中高职衔接"项目实现升学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2%以上,同时保持毕业生基层就业率超过75%的平衡发展态势,这种"升学有优势、就业有基础"的双向培养机制,有效缓解了欠发达地区教育人才供给矛盾。

南	充龙门师范学校简介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发展阶段 关键事件 办学属性
1908-1952 私立南充中学创立(含师范科) 民办中等师范教育
1953-1977 改制为公立师范学校 川北行署直属中等师范
1978-至今 更名为现校名,升格国家级重点 综合性师范职业院校

二、核心办学指标对比分析

统计维度 2010年数据 2020年数据 2023年数据
在校生规模 3200人 4500人 5200人
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 87% 94% 98%
实训设备总值(万元) 1200 3800 6500

三、专业建设特色矩阵

专业类别 重点建设专业 产教融合项目 职业技能证书获取率
师范教育类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川东北幼教联盟 97.2%
艺术教育类 音乐表演、美术设计 非遗传承基地 91.5%
信息技术类 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 华为ICT学院 89.3%

在办学特色方面,学校构建了"三位一体"育人体系:通过"校中园"教学模式将幼儿园真实场景引入课堂,开发情境化教学模块;与地方政府共建教师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年均开展继续教育超5000人次;依托川东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打造传统技艺传承工坊,使阆中剪纸、蓬安竹编等项目成为特色课程。这种将地域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的实践,使学校在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连续三届获奖。

四、师资队伍建设成效

  • 双师型教师占比从2015年的38%提升至2023年的67%
  • 建立"高校教授+一线名师"双导师制,外聘行业专家达126人
  • 近五年完成省级以上教研课题27项,开发校本教材48部
  • 实施"青蓝工程",新教师三年成长合格率100%

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校提炼出"龙门精神"核心价值体系,包含"深耕基础教育的坚守精神""融合创新的时代精神""服务乡梓的奉献精神"三大维度。通过建设校史数字馆、创建"未来教师素养训练营"、组织"乡村教育振兴调研行"等载体,将文化传承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这种文化浸润式培养模式,使学生获评省级优秀毕业生比例连续三年居全省同类学校前三。

五、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路径

服务项目 年度服务量 社会效益
中小学教师培训 8000+人次/年 覆盖三区六县
职业技能鉴定 3500+人次/年 通过率92%
社区教育服务 120+场次/年 惠及居民3万+

面对新时代教育改革需求,学校正推进三大转型:从单一师范教育向多元职业教育转型,从传统技能培养向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转型,从区域性学校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基层教育人才培育基地转型。通过建设"川东北基础教育大数据中心""乡村振兴教育研究院"等平台,持续增强服务地方教育发展的核心能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