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西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标杆,其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众多具有行业影响力和社会贡献度的知名人物。这些人物涵盖教育管理、教学科研、技能传承、创新创业等多个领域,既包含引领学院战略发展的管理层,也涌现了大批在专业领域取得突破的师生代表。他们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探索,推动了区域产业升级与技术技能积累,形成了“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的典范案例。例如,学院领导团队主导的“双高计划”建设,使学校跻身国家高水平高职院校行列;教师团队中不乏省级教学名师,其开发的课程资源被全国多所院校采用;毕业生中更诞生了上市公司创始人、技术能手等杰出代表。这些人物的成长轨迹与学院发展紧密交织,既体现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定位,也折射出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路径创新。
一、领导团队与战略决策层
学院领导班子由王涛、赵艳艳等具有丰富职教经验的管理者构成,其决策方向直接影响学校发展轨迹。
姓名 | 职务 | 任职期间重大举措 | 核心成果 |
---|---|---|---|
王涛 | 党委书记 | 主导“双高计划”申报、产教融合园区建设 | 推动学校入选国家高水平高职院校 |
赵艳艳 | 院长 | 推进“三教改革”、数字化转型 | 建成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
李王英 | 副院长 | 牵头国际交流合作项目 | 建立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平台 |
二、省级教学名师与学术带头人
学院拥有多名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其学术成果显著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姓名 | 职称/荣誉 | 研究方向 | 代表性成果 |
---|---|---|---|
张明 | 教授/省级教学名师 | 智能制造技术应用 | 主持国家精品在线课程《数控加工技术》 |
陈芳 | 副教授/市技术能手 | 旅游管理信息化 | 开发《智慧景区运营》活页式教材 |
刘建军 | 研究员/省级师德标兵 | 新能源汽车技术 | 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 |
三、技能大师与行业领军人物
学院通过“大师工作室”培养模式,孵化出多位省级及以上技术能手。
姓名 | 荣誉称号 | 专攻领域 | 竞赛成绩 |
---|---|---|---|
王建国 | 天府工匠称号 | 工业机器人编程 |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教师组金奖 |
李红梅 | 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 | 蜀绣非遗技艺 | 带领学生获国际手工艺展金奖 |
张伟 | 全国技术能手 | 云计算运维 | 指导学生获华为ICT大赛全球总决赛季军 |
四、杰出校友创业代表
毕业生中涌现出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创始人,形成“双创”示范效应。
- 王磊(2010级软件技术专业):创立西南最大工业互联网平台“智造云网”,年营收超15亿元,带动3000人就业
- 陈晓燕(2015级会计专业):创办跨境电商品牌“蓉欧通”,覆盖20余个国家,获“四川省返乡创业明星”称号
- 黄鑫(2018级电气自动化专业):研发智能充电桩设备,产品占西南市场份额15%,完成B轮融资2亿元
五、社会服务与公益先锋
师生团队深度参与乡村振兴与社区治理,形成特色服务品牌。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服务领域 | 社会效益 |
---|---|---|---|
“农院助农”电商赋能计划 | 李华教授团队 | 乡村电商人才培训 | 累计培训超2万人次,孵化50余家农村电商企业 |
“锦江护文”古建筑修复项目 | 古建筑工程专业师生 | 传统建筑技艺传承 | 完成12处历史建筑修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彰 |
“应急先锋”社区救援队 | 安全管理专业学生 | 灾害应急救援 | 参与15次抗震救灾行动,服务时长超1万小时 |
六、国际交流与合作先锋
学院通过国际化办学项目,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
- 中德“双元制”班:由李王英副院长牵头,与西门子合作开展订单培养,累计输送200余名技术骨干赴德研修
- “一带一路”留学生项目:招收来自泰国、越南等国家的留学生,开发《川菜国际化推广》等特色课程
七、荣誉体系与表彰人物
学院建立多维度荣誉激励机制,表彰各领域突出贡献者。
奖项名称 | 获奖者类型 | 获奖人数 | 近五年趋势 |
---|---|---|---|
省级教学成果奖 | 教师团队 | 12项 | 年均增长20% |
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奖项 | 学生选手 | 45项 | 一等奖占比提升至15% |
“蓉贝”软件人才计划 | 校友企业 | 8家 | 较上届增加30% |
学院注重巴蜀文化传承,培育非遗技艺创新人才。
从管理精英到技能翘楚,从学术带头人到创业先锋,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名人群体构建了多维度的发展图谱。他们既承载着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使命,又彰显着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的多元价值。这些人物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个人荣誉的获取,更在于通过产教融合、技术创新和文化传承,持续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未来,随着“双高计划”的深入推进和数字化转型加速,学院有望培育更多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的杰出人才,续写职教改革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