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青川县职业高中(青川职高)

青川县职业高中(青川职高)

青川县职业高中是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始建于1984年,原名青川县农业技术中学,2008年汶川地震后由浙江援建整体迁建,现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立足县域经济发展需求,以“升学与就业并重”为办学导向,开设现代农业、机械加工、旅游服务等特色专业,累计培养技能型人才超万人。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形成“订单培养+工学交替”育人模式,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本地产业吸附力显著提升。然而,受限于区位条件和财政投入,学校在实训设备更新、师资结构优化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进一步突破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瓶颈。

青	川县职业高中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青川县职业高中前身为1984年创办的青川县农业技术中学,2000年更名为青川县职业中学,2008年灾后重建后迁入现址,2012年被评定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为核心使命,构建“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创业孵化”三位一体培养体系。

  • 办学性质:公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
  • 主管部门:青川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 核心定位:县域主导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设现代农业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5大专业群,其中省级重点专业2个。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岗位实训”三级架构,实行学分制管理。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实训占比合作企业
现代农业技术植物保护、农产品营销、智能农机操作45%青川县农投公司、七佛贡茶业
机械加工技术数控编程、模具设计、钳工工艺50%竹园经济开发区机械制造企业
旅游服务与管理导游实务、酒店管理、非遗文化传承40%唐家河景区、青川羌族文化园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现有教职工126人,其中专任教师102人,双师型教师占比58%。高级职称教师24人,研究生学历15人。教学资源方面,建有校内实训基地8个,签约校外实训基地12个,数字教学资源库覆盖全部专业。

指标类型数值对比值(全省中职均值)
生师比18:122:1
双师型教师比例58%45%
实训设备价值2300万元1800万元

四、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近三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本地就业占比67%,对口就业率78%。升学渠道方面,每年约有35%毕业生通过单招考试进入高职院校深造。

年份就业率本地就业升学比例
202193.2%68%32%
202292.5%65%35%
202391.8%67%34%

五、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与23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建“竹园机械制造”“唐家河生态旅游”等4个产业学院。推行“1.5+1.5”分段式培养,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 订单培养规模:年均300人
  • 企业兼职教师:42人
  • 技术服务中心:年承接企业培训2000人次

六、社会服务与脱贫攻坚

作为省级劳务培训基地,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次,覆盖种植养殖、电子商务等领域。脱贫攻坚期间累计培养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865人,开发“白龙湖渔业”“羌绣工艺”等特色培训项目。

培训类型年培训量就业转化率
农业技术1200人82%
电商运营800人75%
旅游服务600人88%

七、办学条件与基础设施

校园占地面积82亩,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建有标准化实训楼、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等设施。图书馆藏书8.2万册,数字化资源覆盖率达70%。

  • 实训工位总数:1800个
  • 多媒体教室:56间
  • 智慧校园系统:覆盖教学管理全流程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方向

当前面临专业结构与产业升级适配度不足、高端实训设备短缺、师资梯队断层等问题。未来将重点推进三大战略:建设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打造“康养护理”新兴专业群、深化浙川东西部协作机制。

青川县职业高中作为秦巴山区职业教育的重要支点,在服务县域经济、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就业脱贫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持续强化专业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服务能级,正逐步从传统技能教育机构向现代化职教高地转型。但需警惕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资源制约,建议加大财政专项投入,创新校企利益联结机制,为山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