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台县乐安镇职业中学是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境内一所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该校以“产教融合、技能立校”为核心理念,依托当地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需求,构建了以现代农业技术、机械加工、电子信息等为主的专业体系。学校现有在校生规模约1200人,教职工总数85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5%,拥有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本地产业适配度达80%,形成了“立足县域、服务三农、对接产业”的办学特色。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条件
三台县乐安镇职业中学创建于1985年,前身为三台县第四职业中学,2012年迁址至乐安镇现校区。校园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设有现代农业技术、机械加工技术、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4个重点专业群。
指标 | 数据 |
---|---|
校区面积 | 8.6万平方米 |
建筑面积 | 4.2万平方米 |
专业总数 | 12个(含4个省级重点专业) |
实训设备总值 | 2300万元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了“农业+工业+信息技术”三位一体的专业布局,重点专业覆盖率达75%。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与当地羌寨生态农场共建实训基地,机械加工专业引入数控机床实训室,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直播电商”方向课程。
专业类别 | 重点专业数 | 合作企业数 | 证书获取率 |
---|---|---|---|
现代农业技术类 | 3 | 8家(含3家龙头企业) | 98% |
机械制造类 | 2 | 6家(含2家上市公司) | 95% |
信息技术类 | 2 | 5家(含阿里云认证中心) | 92% |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校实施“名师工作室+企业技师流动站”机制,聘请行业专家26人参与课程开发。教师队伍中,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55人,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78%。
类别 | 人数 | 占比 | 专项能力 |
---|---|---|---|
正高级职称教师 | 8 | 9.4% | 省级技能大赛评委4人 |
双师型教师 | 55 | 64.7% | 持有行业资格证书32种 |
企业兼职教师 | 32 | - | 覆盖8个技术领域 |
四、人才培养与升学就业
学校推行“现代学徒制+升学直通车”培养模式,近五年累计向四川农业大学、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输送升学学生427人,就业学生中83%进入县域支柱产业。2023届毕业生月均起薪达4200元,较全省中职平均水平高15%。
- 升学率:68%(本科上线率12%)
- 就业对口率:79%
- 本地就业留存率:81%
- 创业率:5.3%(涉农创业项目占比72%)
五、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
学校与三台县现代农业园区共建“产学研培”一体化平台,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2000人次。牵头组建“涪江流域职教联盟”,联合12家企业开发岗位标准14项,技术革新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
六、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改革
学校建成“智慧职教”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开发虚拟仿真实训课程8门,其中《农机维修VR实训》入选四川省优质数字资源库。2022年校本教材《川北农产品电商运营实务》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项目 | 建设内容 | 应用成效 |
---|---|---|
数字资源库 | 专业课程全覆盖 | 资源调用量年增45% |
虚拟仿真实训 | 8个典型工作场景 | 实训成本降低60% |
AI教学质量监测 | 课堂行为分析系统 | 教学改进响应速度提升70% |
七、发展挑战与改进方向
当前面临三大核心挑战:一是县域经济结构转型导致传统专业吸引力下降,二是高端实训设备更新资金缺口达年均300万元,三是“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践周期难以保障。学校计划通过以下路径破局:
- 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新增新能源汽修、智慧养老等新兴专业
- 争取省级产教融合专项资金,探索设备租赁共享模式
- 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学分银行制度,强化校企人才双向流动
八、区域比较与特色优势
相较于绵阳市其他区县职校,乐安镇职业中学在服务“三农”领域形成显著优势。其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教学资源总量居全市前三,涉农专业毕业生县域留存率超同类院校25个百分点。但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新兴领域,与江油市、安县职校相比存在师资结构单一、设备迭代滞后等问题。
三台县乐安镇职业中学通过三十年深耕县域职业教育,构建了“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人才链服务创新链”的办学生态。未来需在保持涉农特色优势的同时,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破解传统职教与新兴产业衔接难题。学校正通过深化“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力求在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的双重机遇中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