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宜宾交通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宜宾市。学院以“交通特色鲜明、智慧育人突出”为办学定位,紧密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求,构建了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现代物流管理、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为核心的专业集群。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学院率先建成“5G+智慧职教”一体化平台,实现教学场景全域数字化覆盖。近年来,学院通过“产教融合共同体”模式与五粮液集团、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形成“岗课赛证”融通培养体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6%以上,其中85%以上对口交通领域技术岗位。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宜宾交通运输干部学校,2014年升格为高职院校,2020年入选教育部“1+X”证书试点单位。现拥有翠屏、临港两个校区,占地1200亩,开设32个专科专业,形成“智慧交通+绿色能源”双轮驱动的专业布局。
年份 | 重大事件 | 发展成果 |
---|---|---|
2014 | 升格高职院校 | 首批开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等6个专业 |
2018 | 获批省级优质高职院校 | 建成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
2022 | 入选“双高计划”培育单位 |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群立项建设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院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化+高层互选”的课程体系,重点专业实行“三阶递进”培养模式。现有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形成“交通工程+智能制造+数字商贸”三大专业群。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实训基地 | 合作企业 |
---|---|---|---|
智能网联汽车 | 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 百度Apollo联合实验室 | 宁德时代、比亚迪 |
现代物流 | 物流信息技术、冷链物流技术 | 京东西南智能仓实训基地 | 顺丰、中通快递 |
轨道交通 | 铁道供电技术、动车组检修技术 | 中车宜宾基地实训站 | 中国中车、成都铁路局 |
三、师资队伍与科研能力
学院实施“双百工程”人才计划,通过“校企互聘”“海外研修”等途径优化师资结构。现有专任教师46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硕士以上学位达72%,“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9%。近五年获省部级教改项目23项,横向课题到账经费年均增长25%。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代表成果 |
---|---|---|---|
教授/副教授 | 175 | 38% | 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 |
双师型教师 | 410 | 89% | 企业实践累计超1.2万学时 |
博士/硕士 | 330 | 72% |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40篇 |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学院投入5.8亿元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形成“校中厂+厂中校”实践教学体系。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配备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BIM技术中心等高端实训场所。
五、产教融合与就业质量
学院与蜀道集团、东方电气等企业共建“订单班”27个,开发X证书标准12项。2023届毕业生协议就业率96.7%,平均起薪4820元,专业对口率达83%。建立就业质量跟踪系统,对毕业生进行三年持续追踪。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院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国际化项目,与德国F+U萨克森职教集团共建中德诺浩汽车学院,开发IHK认证课程包。累计培养留学生120人,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培训项目14个。
七、校园文化与学生发展
构建“三全育人”体系,设立“工匠精神”培育工程。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46项,省级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5项。建成“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教育覆盖率达100%。
八、社会服务与区域贡献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2万人次,完成五粮液集团等企业员工提升培训3000余人次。牵头成立川南交通职业教育联盟,开发《长江航运安全操作规范》等行业标准5项。
四川宜宾交通职业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数字赋能,已发展成为西部交通类高职教育的标杆院校。其“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精准布局、“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路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实践模式,为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学院正朝着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