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中江职业中专)

四川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中江职业中专)

四川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是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创办于1987年,历经多次整合与发展,现已成为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就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院校。学校占地总面积12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开设电子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计算机应用、会计事务等14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现有在校生4200余人,教职工285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2%,“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5%。学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模式,与京东方、比亚迪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对口升学率达45%。作为县域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该校在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但其专业结构与区域新兴产业的匹配度、实训设备更新速度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四	川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

一、学校基础概况与核心数据

四川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以下简称“该校”)是中江县教育局直属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前身为中江县农业技术中学,2008年迁入现址并更名为现名。学校位于中江县城南新区,毗邻成德南高速出口,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校园规划合理,建有教学楼4栋、实训楼3栋、标准化运动场及学生公寓6栋,配备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等现代化实训基地。

指标数值
创办时间1987年
校园面积120亩(约8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
在校生规模4236人(2023年数据)
教职工总数285人
专业数量14个(含3个省级重点专业)

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适配性分析

该校专业布局紧密围绕中江县“5+1”现代工业体系(食品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展开。电子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等传统优势专业与京东方、宏发电子等本地企业需求高度契合,但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专业建设相对滞后。

专业名称省级重点专业就业率(2023)对口岗位行业
电子技术应用98.2%电子信息制造业
机械加工技术96.5%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
计算机应用92.1%IT服务、数字化办公
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89.4%新能源产业链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质量保障

学校通过“校企双聘”机制优化师资队伍,从本地企业引入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实践经历者占68%,但正高级职称教师仅5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比不足15%,与省内一流职校存在差距。

类别人数占比
专任教师215人75.4%
兼职教师70人24.6%
高级职称(含副高)92人32.3%
“双师型”教师185人64.9%

四、实训设施与产教融合实践

学校建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与企业共建“厂中校”3个。实训设备总值达3800万元,但部分专业设备更新周期超过5年,难以满足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教学需求。

  • 智能制造实训中心:配备工业机器人12台、数控加工设备30套
  • 电子商务实训室:集成直播电商、物流仿真系统
  • 汽车维修实训基地:与比亚迪合作建设,含新能源车辆检测线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该校构建“升学+就业”双通道体系,2023年高考本科上线率12.7%,但升学学生中选择本地高职院校比例不足30%。就业学生主要分布在成都、德阳等地,平均起薪3800元/月,较全省中职平均水平低约500元。

td>对口就业率
指标2023年数据
毕业去向落实率96.3%
直接就业率61.2%
78.5%
升学率38.8%

六、社会服务与脱贫攻坚贡献

学校承担中江县“雨露计划”培训任务,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超2000人次。针对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三免一补”政策,近三年累计发放助学金480万元,但县域外生源占比仅12%,服务辐射能力有待提升。

七、办学经费与资源保障

年度经费主要依赖财政拨款,2023年生均公用经费6800元,低于全省中职均值7200元。校企合作企业年捐赠设备价值约150万元,但可持续性资金筹措机制尚未形成。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当前制约因素包括: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僵化、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执行不到位、县域产业高端岗位承载力有限。建议深化“专业群对接产业链”改革,引入德国双元制课程模块,建设区域性产教融合信息平台。

总的来说呢,四川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就业创业方面成效显著,但需在专业升级、师资优化、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加速突破。未来可通过建设县域职教集团、拓展国际产能合作项目等途径,打造川北地区职业教育新高地。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