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邑县职业高中学校(以下简称“大邑职高”)作为成都市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秉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依托大邑县“天府粮仓”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构建了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商贸旅游为核心的专业群,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鲜明特色。近年来,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训基地建设、推进中高职衔接,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23年,大邑职高在校生规模达3200余人,开设12个中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市级特色专业5个。学校与京东方、川发展控股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8个,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对口升学率达65%,形成“升学有路径、就业有优势”的双向发展格局。以下从八个维度对该校进行系统性分析。
一、办学定位与区域经济适配性
大邑职高紧密围绕大邑县“农业大县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战略目标,动态调整专业布局。例如,针对县域文旅产业需求开设“休闲农业服务与管理”专业,联合安仁古镇景区开发研学课程;对接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增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方向。
年份 | 新增专业 | 淘汰专业 | 区域产业匹配度 |
---|---|---|---|
2019 | 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运用 | 文秘、计算机应用 | 82% |
2021 | 幼儿保育(托育方向) | 服装设计与工艺 | 89% |
2023 | 智慧农业技术、直播电商服务 | 数控技术应用 | 94%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创新
学校构建“基础平台+专业群+岗位模块”三级课程体系,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教学载体。例如,电子商务专业与京东西南物流基地合作开发《仓储智能化管理》实训课程,采用“工学交替”模式,学生每学期驻企实践2周。
- 省级精品课程:现代农业技术(2022年立项)
- 市级课程改革试点:旅游服务与管理(1+X证书试点)
- 校本特色课程:蜀绣非遗技艺(与县级文化馆共建)
三、师资队伍结构性特征
通过“内培外引”机制优化师资结构,重点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2023年数据显示,专业课教师中具备企业实践经历者占比达78%,较2018年提升42个百分点。
类别 | 人数 | 占比 | 年均增长率 |
---|---|---|---|
正高级职称教师 | 15 | 9.8% | 15% |
双师型教师 | 87 | 57.2% | 8.3% |
企业兼职教师 | 32 | 20.8% | -2% |
四、人才培养质量多维指标
学校建立“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升学就业”三位一体评价体系。近五年累计获得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47项,其中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荣获园林景观设计赛项二等奖。
评价维度 | 2019 | 2021 | 2023 |
---|---|---|---|
对口升学率 | 52% | 60% | 65% |
优质就业率 | 81% | 89% | 92% |
技能证书获取率 | 68% | 79% | 94% |
五、产教融合实施路径
学校探索“厂中校+校中厂”混合所有制模式,与成都邑丰食品公司共建烘焙实训中心,实现“生产教学一体化”。2023年校企联合研发新产品3款,产生经济效益超200万元。
- 订单班规模:京东物流班(年均50人)、蜀乡民宿管家班(30人)
- 设备共享:价值800万元的智能灌溉系统由县农投公司无偿提供
- 师资互通: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达45%
六、社会服务能力拓展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3000人次,重点覆盖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旅游从业者等群体。2022年承接“天府旅游名县”专项培训项目,完成民宿管家、乡村导游等培训1200人次。
七、数字化教学转型实践
投入1200万元建设智慧校园,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农业专业建成“作物生长周期VR观测平台”,机械制造专业引入数字孪生教学系统,实现高危操作虚拟训练覆盖率100%。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方向
当前面临县域生源减少(年均下降5%)、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等挑战。未来拟通过“跨区域联合招生”“中高职贯通培养”扩大生源渠道,申报“四川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争取专项支持。
大邑职高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动态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已形成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品牌。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和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学校需在智慧农业、康养旅游等新兴领域提前布局,同时加强与本科院校的纵向衔接,构建多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方能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中保持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