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疗学院是西南地区中医药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依托四川中医药文化底蕴和现代医学教育体系,形成“医教融合、产学协同”的办学特色。学院以培养基层医疗人才为核心,构建了涵盖中医学、护理、康复治疗等领域的专业集群,拥有省级重点实训基地和多个校企合作项目。近年来,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毕业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基层医疗机构输送了大量“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
一、历史沿革与定位
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绵阳卫生学校,2006年升格为高职院校并组建医疗学院。作为四川省唯一以中医药命名的医学类高职院校,其定位聚焦“中医药+现代医疗”复合型人才培养,服务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
时间阶段 | 发展里程碑 | 核心成果 |
---|---|---|
1958-2005 | 中等医学教育阶段 | 培养基层医护人才超万人 |
2006-2015 | 高职转型期 | 新增中医类专业5个,建设省级实训基地 |
2016至今 | 内涵提升期 |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建立“厂中校”协同模式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院现设中医学、针灸推拿、护理、康复治疗技术等8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模式,第一年夯实医学基础,后两年分方向强化专业技能,实践课程占比达60%。
专业名称 | 核心课程 | 职业证书 |
---|---|---|
中医学 | 中医诊断学、中药方剂学、针灸治疗技术 |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 |
护理 | 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学、急救护理 | 护士执业资格证 |
康复治疗技术 | 运动疗法技术、作业治疗技术、中医康复学 | 康复治疗士资格证 |
三、师资队伍结构
现有专任教师127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42%,“双师型”教师达85%。通过“教授工作室”“企业导师制”构建多层次教学团队,近五年累计选派36名教师赴海外研修。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代表成果 |
---|---|---|---|
正高职称 | 28 | 22% | 主持省级课题14项 |
副高职称 | 34 | 27% | 开发行业标准3项 |
企业兼职导师 | 56 | 44% | 参与课程开发28门 |
四、教学设施与实践平台
学院建有模拟医院、中药标本馆、数字化解剖实验室等23个实训中心,设备总值达8000万元。与绵阳市中心医院等12家医疗机构共建实习基地,实现“教室-实训室-病房”三级递进培养。
五、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三年承担市厅级以上课题67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3项。组建“川产道地药材研究团队”,为本地药企提供技术指导,年均开展中医药科普活动40余场,服务群众超万人次。
六、学生发展与就业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80%进入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工作。通过“订单班”“基层医疗定向培养”等项目,近三年为贫困地区输送专业人才427名。
七、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教学诊断与改进”闭环机制,每学期开展专业建设评估、课程满意度调查。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核心指标达标率从2018年的82%提升至2023年的94%。
八、国际合作与交流
与德国菲斯藤堡健康学院共建“中德护理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开发双语课程12门。累计派遣留学生37人,接待境外访学团15批次,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项目覆盖东南亚6国。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疗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特色发展,已形成“立足四川、辐射西南”的中医药职业教育品牌。未来需在智慧医疗人才培养、中西医结合教育创新等方面持续突破,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