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德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位于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德阳市。学院立足“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现代农业”三大领域,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作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四川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深度推进产教融合,与东方电气、华为等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构建了“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育人模式。现有在校生近1.5万人,开设40余个高职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年保持在96%以上。
学院拥有“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四川省优质高职院校”等荣誉资质,建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3个。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占比达42%,“双师型”教师比例超75%,涌现出省级教学团队4支。近年来,学生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60余项,省级奖项300余项,形成“岗课赛证”融通的培养特色。
硬件设施方面,校园占地900亩,校舍面积3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2.3亿元。建有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现代农业技术等高水平实训中心,与德阳高新区共建“园中校”产业学院,实现“教室与车间、学生与学徒”的无缝衔接。国际化办学成效显著,与德国、新加坡等国开展“双元制”人才培养,留学生规模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
社会服务能力突出,年均开展技术培训超2万人次,参与企业技术攻关项目50余项。依托“三农”服务学院,推动乡村振兴技术转化,助力德阳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未来,学院正朝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目标迈进,持续深化“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的办学实践。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德阳工业学校,2006年升格为高职院校。始终坚持“服务区域经济、支撑产业发展”的办学宗旨,形成“根植工业、产教共生”的办学特色。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标志性成果 |
---|---|---|
基础建设期(1958-2005) | 从技工学校到中专升级 | 建成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等优势专业群 |
高职转型期(2006-2015) | 获批省级示范院校建设 | 新增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专业 |
内涵提升期(2016-至今) | 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培育库 | 建成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围绕“装备制造+”战略,构建“双核驱动、四维协同”专业集群。国家级骨干专业覆盖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领域,省级重点专业聚焦现代农业装备技术。
专业类别 | 核心专业 | 典型课程 | 职业证书 |
---|---|---|---|
智能制造 | 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 | 精密加工技术、智能产线调试 | 数控车工/铣工中级 |
信息技术 | 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应用 | 云计算基础、边缘计算应用 | 华为HCIA认证 |
现代农业 | 农业装备智能化技术 | 农机液压系统维护、农业机器人编程 | 农业农村部农机修理工 |
三、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双百工程”引育计划,建立“固定岗+流动岗”教师管理模式。聘请企业技术总监担任产业教授,形成“大师工作室+教学团队”协同机制。
师资结构 | 比例 | 代表人物 | 行业影响力 |
---|---|---|---|
高级职称教师 | 42% | 张某某(省级教学名师) | 主持制定数控车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
双师型教师 | 75% | 李某某(企业特聘专家) | 参与国产首台海上风电安装船研发 |
企业兼职教师 | 120人 | 王某某(东方电气高级工程师) | 主导核电装备课程开发 |
四、产教融合实践
创新“厂中校+校中厂”共生模式,与德阳经开区共建“智造产业园”,引入12家上下游企业搭建教学实践平台。
- 共建东方电气光伏产业学院,实施“订单+定制”培养
- 联合阿里云建设云计算人才培养基地
- 与京东共建智慧物流实训中心
- 开发X证书课程32门,覆盖智能制造等6个领域
五、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三年横向课题到账经费年均增长25%,授权专利187项。组建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年均开展技术培训超2万人次。
服务平台 | 主要成果 | 服务对象 | 经济效益 |
---|---|---|---|
高端装备研发中心 | 工业机器人焊缝跟踪系统 | 东方电气集团 | 年增效3000万元 |
现代农业研究院 | 水稻育秧智能管控系统 | 中江县农业局 | 推广面积10万亩 |
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 | 设备预测性维护平台 | 德阳市中小企业 | 降低停机率40% |
六、学生发展质量
实施“技能之星”培育计划,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67项。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68%,对口岗位匹配度超85%。
- 2022年金砖国家技能大赛获工业机器人赛项银牌
-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3项
- 专升本录取率提升至28%(2023年数据)
- 雇主满意度调查连续三年超94分
七、国际化办学
与德国SBA职业集团共建“双元制”示范班,开发IHK认证课程。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320人,覆盖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专业。
合作项目 | 培养模式 | 就业去向 | 学历认证 |
---|---|---|---|
中德智能制造班 | 2+1+1分段培养 | 博世力士乐(中国) | 中德两国双重认证 |
东盟跨境电商班 | 双语教学+海外实习 | Lazada东南亚运营中心 | 东盟国家学历互认 |
卢旺达农业技术援助 | 线上课程+现场指导 | 非洲水稻种植合作社 | 中国商务部援外项目 |
八、数字校园建设
投入5800万元建设智慧校园,实现教学管理全流程数字化。开发虚拟仿真实训资源库,涵盖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
- 建成5G+工业互联网教学场景12个
- 开发AR设备拆装实训系统(支持10种机型)
- 部署智能安防系统,覆盖98%校园区域
- 数字资源平台年访问量突破200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