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米易县职业高级中学是攀枝花市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坐落于川滇交界的安宁河畔,依托米易县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形成了以现代农业、工业技术、服务管理为特色的办学体系。学校始建于1987年,历经多次扩建与改革,现已成为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其办学定位紧密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开设农业技术、机械加工、电子商务等专业,并与多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形成“产教融合、校企联动”的育人模式。近年来,学校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推进信息化建设等举措,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对口升学率稳步提升,在四川省同类职业院校中处于中上游水平。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四川省米易县职业高级中学前身为米易县农业中学,1990年更名为现名并确立职业教育方向。2008年灾后重建期间,学校获中央财政专项支持,迁建至现校区,硬件设施实现跨越式升级。办学定位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助力产业升级”为核心,聚焦攀西地区农业现代化、制造业转型及文旅产业发展需求,形成“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位一体的专业布局。
年份 | 关键事件 | 发展成果 |
---|---|---|
1987-1995 | 农业中学阶段 | 奠定种植养殖专业基础 |
2005-2010 | 省级重点职中建设 | 新增机械加工、电子技术专业 |
2015至今 | 产教融合深化 | 建成3个省级实训基地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开设12个中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3个,形成以现代农业技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为支柱的专业群。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拓展方向”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0%,引入“双证书”制度,学生可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行业资格证书。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合作企业 |
---|---|---|
现代农业技术 | 果蔬栽培、农业物联网 | 攀果公司、神农庄园 |
机械加工 | 数控编程、模具设计 | 攀钢集团、长征汽配 |
电子商务 | 网店运营、新媒体营销 | 京东云仓、拼多多川南中心 |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学校现有教职工142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8%,“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5%。近三年累计选派45名教师参加国家级职教培训,引进企业技术骨干12人担任兼职教师。教学资源方面,建有数字化校园平台,开发校本教材24册,虚拟仿真实训室覆盖率达70%。
指标 | 数值 | 对比全省中职均值 |
---|---|---|
师生比 | 1:15 | 1:18(全省) |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 | 22% | 15%(全省) |
企业兼职教师占比 | 18% | 12%(全省) |
四、人才培养与升学就业
学校构建“升学有径、就业有位”的双通道机制,近五年对口升学率从58%提升至72%,合作企业提供岗位数量年均增长15%。就业学生中,本地就业占比62%,主要分布在农业合作社、装备制造企业及康养服务机构,平均起薪较区域平均水平高12%。
五、实训基地与产教融合
校内实训面积达1.2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农业实训中心、智能制造实训工厂等6大实训基地,设备总值超3000万元。与京东物流共建“川西南电商人才孵化中心”,实行“企业订单班”培养模式,年输送实习生超200人。
六、学生发展与社会服务
学校推行“素质学分制”,设立创新创业学院,近三年学生获省级技能大赛奖项27项。社会服务方面,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3000人次,承接企业员工技能提升项目15个,形成“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双轮驱动格局。
七、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改革
智慧校园系统覆盖教学管理全流程,开发专业课程资源包45个,疫情期间实现100%线上教学。推行“项目式+情境化”教学模式,机械专业引入AR虚拟装配系统,电商专业搭建直播营销实战平台。
八、挑战与发展机遇
当前面临专业结构与产业升级匹配度待提升、高端实训设备更新压力大等挑战。但伴随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及攀西国家战略实施,学校在康养护理、新能源材料等新兴专业领域具备拓展空间,有望通过数字化转型与跨区域合作实现提质增效。
四川省米易县职业高级中学通过三十年积淀,已形成鲜明的产教融合特色与区域服务能力。未来需在专业集群优化、师资高端化引进、信息化教学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更好地响应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需求,巩固其在川西南职业教育领域的标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