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南江县小河职业学校(南江小河职校)

南江县小河职业学校(南江小河职校)

南江县小河职业学校是一所扎根于秦巴山区、以服务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为核心的中等职业学校。学校依托南江县资源禀赋,聚焦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旅游服务等区域支柱产业,构建了“产教融合、校地联动”的办学模式。近年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优化专业布局、强化技能培养,学校逐步成为川东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节点,为县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其“模块化教学+实训基地”的实践路径,在破解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脱节难题上具有示范意义。

南	江县小河职业学校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设施

南江县小河职业学校创建于1984年,2018年整体迁入占地120亩的新校区,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876人,开设12个专业,教职工总数189人,其中专任教师156人。

指标 数据
校区面积 120亩(含实训基地30亩)
校舍建筑面积 4.5万平方米
实训设备总值 3800万元
校外合作企业 46家(含3家上市公司)

学校建有现代农业技术、汽车维修、电子商务等6个校内实训中心,其中省级标准化实训基地2个。对比周边同类院校,其生均实训设备值达1.3万元,高于全省中职均值(0.9万元),但在智能化设备覆盖率(35%)上仍落后于发达地区职校(普遍超50%)。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农业+工业+文旅”三位一体布局专业链,形成以茶叶生产与加工、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为核心的特色专业群。2023年新增智慧养老、直播电商等3个新兴专业。

专业类别 核心专业 校企合作企业
现代农业 茶叶生产与加工、畜禽养殖 巴山雀舌茶业、南江黄羊集团
先进制造 新能源汽车维修、机电一体化 吉利四川商用车、华润燃气
现代服务 旅游管理、电子商务 光雾山旅游发展公司、京东西南区

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跨专业选修”结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0%。与省内优质职校相比,其专业迭代速度较快(近三年新增专业占比25%),但高端证书覆盖率偏低(仅12%学生考取1+X证书)。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学校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通过企业挂职、技能比武等方式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现有高级职称教师38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8%。

类别 人数 占比
正高级职称 12 6.9%
副高级职称 26 14.3%
硕士以上学历 41 21.7%
企业兼职教师 39 20.6%

横向对比显示,其高级职称教师比例(21.2%)低于省级示范校平均水平(35%),但企业兼职教师规模超过多数县级职校。值得注意的是,4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具备行业认证资格者仅占37%,制约了新技术教学的开展。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推行“季节分段式”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农时、生产周期结合。例如茶叶专业课程在春季采茶期集中开展实操训练,畜牧专业依托养殖周期设置教学模块。

  • 实施“导师制”学徒培养,每名教师定向指导8-10名学生
  • 开发“微技能”课程包,单项技术培训时长控制在10课时内
  • 建立“技能银行”制度,学生可跨年级累积实践学分

该模式使毕业生初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提升至92%,但岗位迁移能力培养仍需加强,约40%的学生反映难以适应多工种轮换的工作场景。

五、产教融合实践成效

学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秦巴山区特色农业产教联合体”,联合32家企业成立技术攻关小组。近五年累计开展技术研发项目27项,其中《南江大叶茶智能化加工技术》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

年份 技术成果转化数 企业横向课题经费(万元)
2019 8 120
2020 11 185
2021 15 240

对比县域内其他职校,其年均技术成果转化量是平均水平的2.3倍,但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仅占营收的0.1%,远低于行业建议的2%标准,制约了产学研深度融合。

六、学生发展质量追踪

学校建立“三维跟踪”就业服务体系,近三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本地就业占比78%。2023届学生平均起薪3850元,较五年前增长26%。

指标 2021届 2022届 2023届
就业率 95.2% 96.5% 97.1%
专业对口率 71.3% 73.8% 76.4%
升学比例 18.7% 21.3% 24.6%

虽然就业质量持续提升,但升学学生中仅35%选择职业技能本科,多数转向普通文科类专业,反映出职业教育体系纵向贯通仍存在障碍。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学校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3000人次,为乡镇企业定制培训模块45个。2022年被认定为“四川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学校”。

  • 开发《秦巴山地道地药材种植》等12门培训课程
  • 组建“流动学堂”团队,深入27个乡镇开展技术扶贫
  • 与浙江温岭职教中心建立东西部协作培训机制

然而,社会培训收入仅占学校总预算的8%,且高端培训项目占比不足40%,在服务产业升级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方向

当前学校面临三大瓶颈:一是智能化教学设施缺口达2000万元,制约数字转型;二是县域产业高端岗位供给不足,导致技术技能人才外流;三是教师企业实践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未来拟实施“三大攻坚计划”:

  • 投入5000万元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大楼,引入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设备
  • 与成渝地区企业共建“订单班”,实现跨省域人才精准对接
  • 实施“双师双进”工程,每年选派30名教师赴企业顶岗研修

作为革命老区职业教育改革的探路者,南江县小河职业学校在服务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的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经验。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技术技能积累,学校有望成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职教改革的标杆。但需警惕路径依赖风险,在数字化转型和高端人才培养上寻求突破,方能实现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发展的质变。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