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仪陇县扶轮育才职业中学是一所具有深厚历史底蕴与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该校以“扶轮育才”为办学理念,依托铁路交通行业背景,构建了以轨道交通、机械加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专业体系,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学校地处川陕革命老区,长期承担区域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轨道交通相关专业对口就业率达100%。硬件设施方面,建有省级标准化实训基地3个,配备价值超千万元的实训设备,并与成都铁路局、比亚迪等企业共建校外实训点。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8%,近年来通过“名师工作室”培养机制,累计输送骨干教师40余人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仪陇铁路技术学校”,2008年经教育资源整合更名为现名。作为四川省首批中职示范校,其办学定位聚焦“服务成渝经济圈,对接轨道交通产业链”,形成“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双轨制培养体系。
年份 | 重大事件 | 办学成果 |
---|---|---|
1958-1998 | 铁路系统定向培养时期 | 累计输送技术人才3000余人 |
2009-2015 | 省级示范校建设 | 获中央财政实训基地专项资金1200万元 |
2016-至今 | 产教融合深化阶段 | 与7家大型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设6大专业群,其中铁道运输管理、机电技术应用为省级重点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岗位技能”三级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55%。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职业资格证书 |
---|---|---|
铁道运输管理 | 铁路客运组织、行车调度实务 | 车站值班员资格证 |
新能源汽车维修 | 电控系统检测、电池技术 | 高压电工操作证 |
计算机应用 | 网络搭建、图形图像处理 | 计算机装调员四级 |
三、师资队伍建设
现有教职工182人,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22%,高级职称教师38人。通过“校企双聘”机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42人担任兼职教师。
年份 | 双师型教师比例 | 企业实践时长(年) |
---|---|---|
2018 | 52% | 0.8 |
2021 | 68% | 1.2 |
2023 | 74% | 1.5 |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校区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建有轨道交通实训中心、智能制造实训楼等5大实训场馆,设备总值8700万元。其中,高铁模拟驾驶舱、智能机器人实训室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近三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6.7%,本地就业占比41%,主要分布在成都、重庆、绵阳等城市。升学渠道畅通,高职单招录取率89%,其中轨道交通专业对口升入西南交大等高校比例达75%。
六、校企合作模式创新
与成都铁路局共建“订单班”,实行“1.5+1.5”学制;与比亚迪合作开展“新型学徒制”培养,企业提供奖学金覆盖率达30%。共建产学研平台3个,联合开发教材12部。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次,承接政府补贴项目12项。建立“扶贫励志班”,累计资助贫困学生380人。技术开发服务到款额年均增长15%,2023年达280万元。
八、发展挑战与战略展望
当前面临专业结构与产业升级匹配度待提升、高端实训设备更新压力大等问题。未来计划投资2000万元建设“智慧交通实训中心”,深化与华为、中车等企业在5G应用、智能装备领域的合作,力争三年内建成国家级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
该校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已形成“立足铁路、服务川渝、辐射西部”的办学格局。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其“技能扶贫+定向就业”模式为县域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经验。随着新基建浪潮到来,学校正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有望成为西部地区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