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绵阳服装学院(绵阳服饰学院)

绵阳服装学院(绵阳服饰学院)

绵阳服装学院作为西南地区纺织服装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始终以“产教融合、艺工结合”为核心办学理念,构建了特色鲜明的服装教育体系。学院依托绵阳科技城产业资源,形成覆盖服装设计、工程、营销的全链条学科布局,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多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近年来通过推进“双创教育”改革,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尤其在川渝地区服装企业中认可度较高。然而,相较于北京服装学院等头部院校,其在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国际化师资比例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绵	阳服装学院

一、历史沿革与定位演变

学院前身为1985年创建的绵阳纺织职工大学,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8年获批四川省应用型示范高校。历经三次专业目录调整,逐步从单一纺织学科向“服装+智能”“服装+文化”交叉学科转型,现形成以服装设计与工程为核心,涵盖表演、营销、数字媒体等6个本科专业的集群架构。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战略重心
1985-2002纺织职工大学时期基础技能培训
2003-2015本科建设初期学科体系完善
2016-至今应用型转型产教深度融合

二、学科专业建设现状

现有服装设计与工程、表演(服装表演方向)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有服装数字化技术实验中心和民族服饰文化研究所。2023年新增智能服装开发方向,但尚未形成稳定课程体系。

核心指标本院数据行业均值差距分析
省级一流专业数23.2需加强跨学科专业建设
实验设备总值4800万元6500万元高端设备占比不足
校企共建课程比例35%52%产学研协同待深化

三、师资结构特征分析

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实践经历者占62%,但高级职称教师流失率连续三年超过8%。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后,2023年横向课题到账经费同比增长47%。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行业经验年限
教授/副教授4338%平均8.2年
企业兼职导师2825%平均12年
海归博士98%平均4.5年

四、教学资源配置效能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2.1万元,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仅占实践课程的15%。2022年建成AR服装设计实训室,使用率尚未达设计产能的60%。

五、科研创新转化能力

近三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7项,但专利转化率不足12%。与九洲集团合作的智能防护服项目实现量产,形成“研发-中试-生产”闭环模式。

六、学生发展质量追踪

毕业生创业率达7.3%,高于全国服装类院校平均水平。2023届学生参加国际青年设计师大赛获奖作品转化率达38%,较五年前提升21个百分点。

七、产教融合实施路径

与际华集团共建“现代学徒制”班,实行“1.5+1.5”分段培养。2023年校企联合开发教材12部,其中《智能可穿戴技术》入选国家规划教材。

八、区域服务贡献评估

年均开展服装产业技术培训超5000人次,为北川羌绣非遗传承培养技艺人才217名。主导制定的《西部民族服饰数字化保护规范》成为地方标准。

面向“十四五”服装产业智能化转型趋势,学院需在三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构建“AI+服装设计”课程矩阵,二是建立成渝双城服装教育资源联盟,三是完善创意成果转化服务平台。通过强化数字素养培育、优化协同创新机制、深化民族文化赋能,有望在西部服装教育版图中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