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屏山县职业技术学校李蕊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其实践与创新体现了新时代职教工作者的核心特质。她以“产教融合”为主线,构建了“课堂-实训-产业”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尤其在农业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领域形成特色。通过深度参与县域经济转型,其主导的“屏山绿茶电商推广”“乡村振兴技能培训”等项目显著提升当地产业人才储备。在教学模式上,她首创“项目制+师徒制”混合培养机制,将企业真实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学生技能证书获取率提升至92%。其个人发展路径与职教改革脉络高度契合,既注重技术技能传承,又推动数字化教学工具创新,形成“传统技艺+现代技术”的双重优势。
一、个人背景与职业发展轨迹
李蕊的职业成长与屏山县产业结构调整紧密关联。2010年入职后,历经农机维修、茶叶栽培等课程教学,逐步转向电子商务与现代农业技术交叉领域。其职业晋升路径呈现“教学实践-专业建设-产业服务”三阶段特征,2018年成为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成员后,开始主导区域职教资源整合。
时间节点 | 关键事件 | 能力提升方向 |
---|---|---|
2010-2013年 | 农机维修课程负责人 | 设备操作与维护能力 |
2014-2016年 | 茶叶种植实训基地建设 | 农业技术应用能力 |
2017-2019年 | 电商直播课程开发 | 数字营销与新媒体技术 |
2020年至今 | 乡村振兴技能服务中心成立 | 产教融合统筹能力 |
二、教学成果与课程创新
李蕊主导开发的《农产品电商视觉营销》课程打破传统学科体系,采用“拍摄脚本制作-场景搭建-直播实战”的项目化流程。其创新点在于引入本地企业真实产品库,学生作品直接服务于拼多多、抖音等平台商家,实现教学成果商业化转化。
课程类型 | 创新要素 | 学生参与度 |
---|---|---|
基础理论课 | AR技术辅助教学 | 85% |
核心技能课 | 企业项目植入 | 100% |
拓展实践课 | 跨专业协作 | 93% |
三、学生培养成效与就业质量
通过“技能等级认证+创业孵化”双轨制培养,近三届毕业生中42%进入农业合作社技术岗位,28%自主创建电商品牌。典型案例包括2021届学生团队运营的“屏山炒青茶”淘宝店,年销售额突破30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评价维度 | 2019级 | 2020级 | 2021级 |
---|---|---|---|
技能证书获取率 | 81% | 89% | 92% |
对口就业率 | 76% | 83% | 88% |
创业成功率 | 12% | 18% | 24% |
四、产教融合实践模式
李蕊构建的“校-企-政”三方联动机制中,与五粮液集团合作建立的酿酒工艺实训室最具代表性。该模式将企业生产流程分解为12个教学模块,实行“轮岗实习+师傅带教”制度,学生月均实操时长达到120小时。
- 合作企业类型:农业龙头企业(45%)、电商平台(30%)、服务机构(25%)
- 实训基地功能:产品检测(30%)、直播运营(28%)、技术研发(22%)、客户服务(20%)
五、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
其团队研发的“茶叶采摘机械臂控制系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在沐川、马边等山区县推广后,单台设备日均采摘量达280斤,较人工效率提升6倍。近三年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覆盖3200人次,重点解决无人机施肥、电商物流等技术痛点。
服务类型 | 服务对象 | 年度效益 |
---|---|---|
技术改造 | 中小微茶企 | 降低成本23% |
技能培训 | 返乡农民工 | 就业率提升41% |
标准制定 | 农业合作社 | 规范12项生产流程 |
六、行业影响力与专业建设
作为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李蕊推动制定《农产品电商人才培养标准》,其提出的“季节性课程模块”被纳入农业农村部培训体系。主持建设的现代农业专业群在2022年省级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设备值达1200万元。
核心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建“春耕-夏管-秋收-冬销”的四季课程链;二是开发基于GIS的农田管理教学系统;三是建立“田间课堂+云端诊断”的远程教学模式。
七、荣誉体系与个人品牌
获评“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及“全国乡村振兴卓越贡献奖”,其事迹被央视《聚焦职教》专题报道。个人IP“蕊姐说农技”系列短视频在抖音累计播放量超500万次,形成“技术讲解+产品推介”的特色内容矩阵。
荣誉类别 | 获奖时间 | 授予机构 |
---|---|---|
教学成果奖 | 2021年 | 四川省教育厅 |
科技创新奖 | 2022年 | 中国职教学会 |
社会服务奖 | 2023年 | 农业农村部 |
八、未来发展战略规划
正在推进的“数字工匠培育计划”拟投入800万元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重点攻克智能农机操作、区块链溯源等新技术教学。计划与京东科技共建产业学院,开发“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微专业,预计三年内培养500名复合型技术人才。
- 短期目标(1-2年):完成省级精品在线课程建设
- 中期目标(3-5年):创建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专业
- 长期愿景:打造西部涉农职教国际化品牌
通过多维度的创新实践,李蕊在职教领域构建了“技术赋能+教育扶贫+产业升级”的可持续发展模型。其经验对县域职教中心服务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特别是在破解“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错位”难题方面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其主导的“云上实训室”等项目或将重新定义基层职教的教学形态与服务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