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省珙县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珙县职校新校区)

四川省珙县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珙县职校新校区)

四川省珙县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是当地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其建设融合了产教融合、乡村振兴与现代化职教理念。新校区选址于珙县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域,占地面积约200亩,总建筑面积达8.6万平方米,较老校区扩展近4倍,可容纳全日制在校生4000人。校区规划以“教学-实训-生活”三位一体为核心,配备智能制造、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等六大实训中心,并与川南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通过引入智慧校园系统、模块化课程体系及“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新校区不仅提升了珙县职业教育的硬件水平,更成为辐射川南、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技能人才培育枢纽。

四	川省珙县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

一、地理位置与区域优势

新校区位于珙县经济开发区南北主轴交汇处,距宜毕高速珙县出口仅1.5公里,30分钟车程覆盖宜宾市主城区及蜀南竹海机场。周边聚集电子信息产业园、现代物流园区及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形成“校园一体”的产教融合格局。

项目新校区老校区区域对标
占地面积133,334㎡35,000㎡省内中职校均值78,000㎡
企业距离最远3公里最远15公里-
交通覆盖高速/国道/城际快轨省道/县道-

二、校园规划与功能布局

校区采用“两轴三区”空间结构,教学轴串联行政楼、教学楼群,实训轴连接六大产业学院。生活区配备公寓式宿舍(4人间,独立卫浴)、中央食堂及体育综合体,实训区建有智能制造车间、现代农业大棚等实景化教学场景。

  • 教学区:含3栋智慧教学楼,每栋配备8个多媒体教室、2个虚拟仿真实验室
  • 实训区:规划建筑面积32,000㎡,包含新能源汽车维修中心、电商直播基地等特色场馆
  • 运动区:标准400米塑胶跑道、室内篮球馆及攀岩墙等拓展设施

三、专业设置与产业适配性

新校区重点打造“智能制造”“现代农业”“数字文旅”三大专业群,其中工业机器人、无人机应用等专业与四川时代新能源等企业共建订单班。2023年新增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填补川南地区该领域人才缺口。

专业类别核心专业合作企业就业方向
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数控技术四川时代、凯翼汽车设备维护工程师、工艺工程师
现代农业农产品电商、园林技术川茶集团、僰乡粮油
直播运营、农艺指导
数字文旅旅游管理、数字媒体蜀南文旅、华侨城景区运营、新媒体策划

四、师资力量与教学模式创新

现有教职工14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2%,“双师型”教师达68%。通过“高校教授+企业技师”结对培养机制,每年选派20名教师赴德国、新加坡进行职业教育研修。推行“岗位导向式”教学改革,将企业真实项目拆解为教学模块。

  • 企业兼职教师比例提升至35%,2023年引入12名行业专家担任产业导师
  • 开发“微证书”课程体系,学生可考取无人机驾驶、智能焊接等18项职业资格证书
  • 与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共建“3+2”贯通培养项目,年输送高职生源超200人

五、教学设施与信息化建设

投入1.2亿元建设实训设备,包括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智能仓储AGV系统等先进装备。建成“云上珙州”职教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资源库涵盖2TB专业课程视频及虚拟仿真软件。

设施类型数量技术参数应用场景
智能制造设备工业机器人12台负载10-500kg,重复精度±0.02mm机电一体化实训
农业实训设施智能温室2座面积3000㎡,环境控制系统无土栽培教学
信息技术设备高性能计算节点50台RTX 4090显卡,Linux集群AI算法实训

六、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本地就业占比达67%。2023年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数突破在校生总数的40%,薪资水平较传统就业模式提升30%。建立“创业孵化-技能提升-岗位晋升”三级成长通道,涌现出多家学生创办的本土企业。

  • 2023年省级技能大赛获奖23项,其中智能家居安装赛项获一等奖
  • “双创”基地累计孵化项目47个,涉及电商服务、农业科技等领域
  • 与浙江吉利、京东物流等企业建立“西部就业直通车”机制

七、社会服务与区域经济贡献

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为珙泉镇、底洞镇等周边乡镇定制茶叶加工、竹制品工艺等培训课程。承接县域内70%的工业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任务,助力“珙县智造”品牌建设。

服务类型年度数据受益群体经济效益
社会培训5200人次农村转移劳动力、企业职工人均增收3.2万元/年
技术攻关18项中小微制造企业降低成本约2000万元
文化传承非遗研学12场青少年群体带动旅游消费300万元

八、可持续发展挑战与对策

面对新兴产业技术迭代加速的挑战,新校区需持续更新教学装备,预计未来五年需追加设备投入8000万元。此外,县域人口外流导致优质生源竞争加剧,需通过“技能高考”升学通道建设提升吸引力。

  • 建立设备共享联盟,与周边5所职校共建高价值实训设备共用机制
  • 推行“大师工作室”制度,聘请国家级技能大师驻校指导
  • 深化与重庆职业院校合作,共建成渝双城技能人才联合培养基地

作为川南地区产教融合的典范,四川省珙县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通过硬件升级、专业重构和机制创新,构建起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生态系统。其“立足产业、双向赋能”的办学模式,不仅破解了县域职教资源分散的难题,更探索出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该校有望成为西部职教改革的标杆性载体。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