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江市求实职业技术学校是川南地区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力量,以“产教融合、技能立校”为核心理念,致力于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依托内江市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优势,构建了涵盖二产与三产的多元化专业体系,并与多家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办学十余年来,累计为地方输送万余名高素质技能型毕业生,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6%以上,在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中稳居前列。其“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训模式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有效破解了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难题,成为区域职业教育改革的标杆案例。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条件
内江市求实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2008年,是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位于内江市市中区工业园区核心地带,占地12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4300余人,教职工287人,开设18个中专专业,覆盖加工制造、信息技术、财经商贸等六大专业群。
指标项 | 数据详情 |
---|---|
创办时间 | 2008年 |
地理位置 | 内江市市中区工业园区 |
校园面积 | 120亩(约8万平方米) |
建筑面积 | 8.6万平方米 |
在校生规模 | 4300人 |
教职工总数 | 287人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专业布局紧密对接内江“页岩气+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现代物流”三大产业集群,重点建设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电子商务等省级示范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公共基础+专业核心+拓展模块”三级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5%,引入1+X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
核心专业 | 合作企业 | 证书获取率 |
---|---|---|
数控技术应用 | 内江凤凰集团 | 92% |
电子技术应用 | 明泰微电子 | 88% |
电子商务 | 京东西南仓 | 85% |
三、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校企双聘”机制优化师资结构,现有正高级讲师5人,副高级职称38人,“双师型”教师占比72%。实施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每年选派40名教师赴合作企业顶岗研修,同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形成“理论教学+实操指导”双轨并行模式。
类别 | 人数 | 占比 |
---|---|---|
正高级职称 | 5人 | 1.7% |
副高级职称 | 38人 | 13.2% |
双师型教师 | 207人 | 72% |
企业兼职教师 | 65人 | 22.6% |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基地
学校建有机械加工、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6大实训中心,设备总值3800万元,其中与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引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实现“教室与车间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近三年承接企业代工订单价值超2000万元,反哺教学资金占比达15%。
五、产教融合与就业质量
构建“专业群+产业群”对接机制,与内江高新区管委会共建“园校融合”示范基地,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近五年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78%,对口就业率83%,合作企业覆盖内江市制造业百强榜单中67%的企业,形成“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的培养闭环。
六、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
推行“军事化+学分制”管理模式,建立包含思想品德、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维度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设立“求实之星”奖学金,年发放金额超50万元,覆盖率达18%。构建“三级预警”心理干预机制,配备专职心理咨询师5人,建立校友导师库,实现毕业生跟踪服务周期延长至3年。
七、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
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等社会培训项目23期,培训量达4500人次。牵头成立内江市装备制造职教联盟,吸纳上下游企业12家、职业院校4所,开发《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等共享课程包12个,输出标准化教学资源覆盖联盟内60%成员院校。
八、发展瓶颈与未来挑战
当前面临高端实训设备更新滞后、新兴专业(如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师资短缺、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缓慢等问题。需强化与本科院校的“3+4”贯通培养,探索跨境职业教育合作,同时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以应对产业升级带来的人才培养标准迭代压力。
内江市求实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培养模式,已发展成为区域职业教育的领军者。其“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精准定位、“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体系、“校企命运共同体”的共生机制,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国际化合作等方面持续突破,进一步巩固“西部职教高地”的区域品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