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德阳应用技术职业学校廖月瑶(德阳应技职校廖月瑶)

德阳应用技术职业学校廖月瑶(德阳应技职校廖月瑶)

德阳应用技术职业学校廖月瑶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其专业能力与教育实践成果在区域职业教育发展中具有显著影响力。她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科研转化等方式,构建了“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体系,尤其在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新兴专业领域形成了特色化教学路径。其主导的多项校企合作项目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推动了地方产业技术升级。在教学管理层面,她提出的“模块化课程+项目制考核”改革方案,有效解决了传统职教模式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相关经验被纳入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案例库。此外,廖月瑶通过搭建“校-企-政”协同平台,整合多方资源,为西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

德	阳应用技术职业学校廖月瑶

一、教学创新与课程体系改革

廖月瑶主导构建了“岗位导向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将工业机器人编程、智能仓储管理等前沿技术融入教学。通过引入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开发了12门核心课程的标准化教学包,其中《工业4.0基础》课程被列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课程模块 核心技术 合作企业 就业对口率
智能制造单元 PLC编程/AGV调度 东方电气集团 92%
电商运营实务 直播营销/数据分析 京东西南基地 88%
智慧物流系统 WMS/自动化分拣 顺丰德阳枢纽 95%

其推行的“三阶递进”培养模式(基础技能→专项技术→综合应用),使学生在省级技能大赛中获奖数量提升300%,2022年该校首次有学生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

二、科研实践与成果转化

廖月瑶带领团队完成8项省部级课题,其中《中德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标准对比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开发的“智能工厂虚拟仿真系统”已应用于12所职业院校,累计培训学员超5000人次。

科研项目 研发周期 专利数量 经济效益
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 2018-2021 3项发明专利 年产值800万元
电商大数据分析平台 2020-2022 5项实用新型专利 服务企业67家
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 2021-2023 2项软著 覆盖3个县域

其科研团队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共建的“精密制造联合实验室”,成功攻克薄壁件加工变形控制技术,使企业生产效率提升40%。

三、社会服务与产教融合

廖月瑶牵头组建德阳装备制造职教联盟,吸引42家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创新实施“订单班+学徒制”培养模式,为东方风电定制培养的87名毕业生全部进入关键技术岗位。

服务项目 参与企业 培训人数 政府资助
新型学徒制试点 中国二重 235人 180万元/年
技能提升行动 德阳经开区管委会 1500人次 320万元
乡村振兴帮扶 中江县农科院 480人 专项拨款

其主导的“社区学院”项目为本地居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开展电工、焊工等短期培训68期,获评四川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四、竞赛指导与技能传承

近五年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17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复杂部件数控多轴加工”赛项实现四川省金牌零的突破。独创的“三维误差补偿训练法”使参赛学生加工精度稳定达到0.005mm。

赛事名称 获奖等级 指导时长 技术突破
全国机械加工创新赛 一等奖 18个月 多轴联动优化算法
四川省工业机器人应用赛 特等奖 12个月 视觉定位系统开发
西部智能制造挑战赛 金奖 9个月 数字孪生建模技术

建立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出3名省级技术能手,其编写的《竞赛训练手册》被纳入四川省职业技能鉴定教材库。

五、国际交流与标准输出

作为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中方负责人,廖月瑶主导开发了《工业机械维保国际标准》课程体系,接待德国巴登符腾堡州职教考察团6次,促成中德“双元制”试点班落地。

国际合作项目 合作机构 输出标准 人才输出
中德智能制造认证 TÜV莱茵学院 过程控制标准 43人获国际认证
东盟跨境电商培训 泰国清迈大学 直播营销规范 培训师资27名
上合组织技能研修 俄罗斯乌法学院 设备维护规程 承接3期培训

其参与制定的《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国际课程标准》被采纳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推荐标准。

六、师资建设与团队培养

廖月瑶创立“青蓝工程”教师发展计划,通过企业挂职、境外研修、教学比武等方式,将双师型教师比例从45%提升至78%。其主持的“模块化教学团队”建设方案获全国职业教育成果一等奖。

培养项目 参与教师 企业实践时长 成果指标
企业工程师轮岗 32人 6个月/年 开发18个实训项目
国际证书培训 15人 3个月 获取德国IHK认证
教学能力大赛 全员参与 学年周期 省赛获奖率提升40%

带领团队开发的《智能产线虚拟调试》教材已被12所院校采用,配套资源库年访问量突破10万次。

七、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

构建“四方评价”质量体系(学校、企业、学生、第三方机构),开发专业建设动态监测平台,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数字化管理。其主持的“职业教育质量年报制度”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

评价维度 监测指标 2022数据 2023改进目标
企业满意度 岗位适应周期 ≤15天 压缩至10天
学生发展力 专升本录取率 18.7% 突破25%
社会认可度 家长推荐指数 89.3分 提升至92分

主导开发的“专业诊改APP”实现教学质量实时反馈,累计处理改进建议1200余条,问题解决率达97%。

八、行业影响与示范效应

作为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廖月瑶提出的“产教融合3.0”理念被写入《四川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方案》。其主持的“西部职教数字化转型研究”课题成果,推动省内34所职业院校完成智慧校园升级。

辐射项目 受益院校 覆盖专业 社会效益
云端资源库建设 28所中高职 智能制造大类 年服务5万人次
师资共享计划 川内15市州 电子商务专业群 培训骨干教师632名
技能扶贫工程 凉山州/甘孜州 现代农业技术 扶持创业项目87个

其倡导的“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模式,被教育部列为定点帮扶典型案例,相关经验在滇黔川渝四省市推广。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