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广元市第一职业技术学院(广元第一职院)

四川广元市第一职业技术学院(广元第一职院)

四川广元市第一职业技术学院是川北地区重要的职业教育机构,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聚焦现代农业、智能制造、康养护理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学院依托广元市“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构建了“政校行企”协同育人体系,形成“产教融合、虚实结合”的办学特色。现有在校生规模超8000人,开设专业覆盖电子信息、土木建筑、财经商贸等7个大类,其中省级重点专业占比达35%。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升级,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6%以上,为川陕甘交界区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	川广元市第一职业技术学院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1985年创建的广元市职业中学,2012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2020年被认定为“四川省优质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强调“扎根秦巴山区、服务产业升级”,重点对接广元市“5+N”工业体系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需求。

时间阶段关键发展节点办学成果
2012-2015专业结构调整期削减传统文科专业12个,新增智能装备、智慧农业等8个新兴专业
2016-2020产教融合深化期与14家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开发课程42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2021至今数字化转型期建成虚拟仿真实训中心3个,开发在线课程资源库,覆盖全部专业群

二、专业布局与产业结构匹配度

学院构建“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的专业集群,与广元市“食品饮料、铝基材料、锂电新能源”三大百亿产业集群形成紧密对接。重点专业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商务、护理等专业的招生人数占年度总计划的62%,近三年调整淘汰与区域产业关联度低的专业5个。

专业大类核心专业对应产业领域校企合作企业
装备制造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铝基材料深加工、智能家电蜀能矿产、长虹电器
电子信息物联网应用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锂电新能源、智能终端制造比亚迪广元基地、中兴通讯
现代服务旅游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生态康养旅游、医养结合产业曾家山旅游集团、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师资队伍结构性分析

学院实施“双百工程”引才计划,通过企业高管兼职、教师企业实践等方式优化师资结构。现有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比例达67%,副高以上职称占比38%,但博士学历教师仅占5%,横向对比省内同类院校处于中游水平。

师资类型数量占比省内同类院校均值
正高级职称86人15%18%
双师型教师245人49%53%
企业兼职教师132人22%19%

四、实训基地建设成效

学院建成“厂中校”实训基地4个、“校中厂”生产性实训中心3个,设备总值达1.2亿元。其中,现代农业实训基地配备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年培育种苗能力达200万株;护理实训中心模拟三甲医院场景,配备价值800万元的医疗教学设备。

五、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近五年累计立项市厅级以上课题47项,技术交易到校经费突破500万元。组建“秦巴山区特色农产品研发中心”,研发的香菇智能栽培技术推广至周边6县,带动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1万人次,成为川北地区重要的技术技能积累平台。

六、学生发展质量追踪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本地就业占比68%,专业对口率73%。创业典型中,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办的“秦巴山珍”电商企业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带动42户农户脱贫。专升本比例从2018年的8%提升至2023年的15%,但仍低于全省高职平均水平。

七、国际化办学探索

与韩国又石大学共建“中韩智能制造学院”,开展“2+1+1”联合培养项目,年均选派学生30人。开发国际产能合作课程模块,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院校师资培训项目3个,但在境外设立办学机构方面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八、发展瓶颈与突破路径

当前面临高端产业技术迭代快于专业调整速度、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尚未健全等挑战。建议强化三个方面:一是建立专业动态预警机制,引入AI技术分析产业人才需求;二是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设备股份制共享模式;三是构建“技能护照”制度,实现学分银行与职业技能等级互通。

该学院作为区域职教改革的先行者,在服务山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出强劲韧性。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产教深度融合、国际化标准对接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具有秦巴山区特色的高职教育范式。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