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技师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技工院校,作为西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标杆,其发展历程与办学成果体现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典型特征。学院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构建了“产教融合、德技并修”的育人体系,现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并在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截至2023年,学院拥有在校生1.2万余人,累计为区域产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8万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十年保持在98%以上,彰显了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核心价值。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成都无线电机械学校,2004年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2010年获批为“成都市技师学院”。作为四川省首批纳入高等学校序列的技工院校,其定位聚焦“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养”,现为“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里程碑意义 |
---|---|---|
1958-2003年 | 中等专业教育阶段 | 奠定电子制造类专业基础 |
2004-2010年 | 高级技工学校建设 | 获评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 |
2011年至今 | 技师学院发展期 | 入选教育部“双高计划”培育库 |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学院构建“智能制造+现代服务”双轮驱动的专业集群,覆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等12个产业领域。其中,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应用等5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重点(特色)专业。
专业大类 | 核心专业 | 合作企业 |
---|---|---|
智能制造学院 | 数控技术、智能控制 | 西门子、京东方 |
电子信息学院 | 集成电路、通信工程 | 华为、中电科 |
轨道交通学院 | 动车检修、信号控制 | 中国中车、成都地铁 |
三、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内培外引”机制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现有正高级讲师28人、省级教学名师15人,企业兼职教师占比达40%。实施“大师工作室”计划,累计培养全国技术能手12人。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
专任教师 | 620 | 70% |
企业兼职教师 | 250 | 30% |
高级职称教师 | 210 | 26% |
四、实训基地建设
投入3.2亿元建设“校中厂”实训平台,与富士康共建智能工厂实训中心,设备总资产达2.8亿元。建成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开发AR/VR实训项目58个。
- 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涵盖数控机床、3D打印等设备300余台
- 轨道交通实训站:模拟地铁驾驶系统及检修流水线
- 世赛集训基地:参照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建设的竞赛场馆
五、产教融合模式
创新“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与京东方、TCL等企业共建订单班42个,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5个。近三年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超5000万元。
合作形式 | 代表企业 | 成果指标 |
---|---|---|
产业学院 | 华为ICT学院 | 联合开发课程12门 |
订单培养 | 京东方 | 年输送人才300+ |
技术研发 | 西门子工业软件 | 专利授权27项 |
六、国际化发展路径
牵头成立“一带一路”国际技能教育联盟,招收德国、新加坡等国留学生120余名。开发国际认证课程14门,输出“中国工匠”培养标准至海外院校。
- 与德国TÜV莱茵集团共建大中华区培训中心
- 承担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培训发展中国家学员300余人次
- 开发中英双语课程资源库,覆盖智能制造等6个专业群
七、创新创业教育
构建“创客空间+孵化器+产业园”三级培育体系,近五年学生获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奖项97项,孵化科技型企业23家,带动就业500余人。
指标类型 | 2019年 | 2023年 |
---|---|---|
创业项目数 | 45 | 120 |
专利授权量 | 32项 | 98项 |
企业孵化存活率 | 65% | 82% |
八、社会服务能力
年均开展职业培训3万人次,技能鉴定通过率92%。承接省市政府购买服务项目47个,为脱贫攻坚地区培训基层干部1500余人次。
- “天府工匠”培养计划:累计培训高技能人才8000余人
- 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年均完成1200人次岗前培训
- 社区教育服务:开设老年大学技能课程28门
成都市技师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技术创新,已发展成为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术攻关于一体的现代化职教高地。其“双元制”本土化实践、数字化转型探索及国际化标准输出,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随着“技能四川”战略的推进,学院正朝着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