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德阳校区(四川工程职院德阳)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德阳校区(四川工程职院德阳)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德阳校区是四川省内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同发展的高等职业院校核心校区,其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9年。校区位于德阳市旌阳区,占地1200余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1.2万余人,开设涵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交通运输等产业的40余个专业。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该校区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特色,与东方电气、中国二重等20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形成“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践教学模式。校区内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配备价值超4亿元的先进设备,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中心、智能焊接实训室等场所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企业满意度达95%,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	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德阳校区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德阳校区前身为始建于1959年的四川机械工业学校,2001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2006年被教育部列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校区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等领域,形成“装备制造+数字经济”双轮驱动的专业布局。

校区坚持“扎根德阳、服务四川、辐射西部”的办学宗旨,与德阳市“十四五”规划中“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目标高度契合。通过“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构建“课程-实训-岗位”三位一体培养体系,近三年累计为本地企业输送技术骨干超3000人。

二、地理环境与交通配套

校区位于德阳市黄河新区,紧邻G5京昆高速德阳南出口,距德阳市区8公里、成都市区70公里。周边聚集了东方电气、恒大铜材等装备制造企业,形成“校区-园区-厂区”三区联动的产教融合生态圈。

指标德阳校区成都校区绵阳校区
占地面积(亩)1200800600
在校人数(人)1200050003000
合作企业数量23015080

校区内设标准化学生公寓、智慧图书馆(藏书80万册)、体育馆等设施,配备新能源充电桩、5G全覆盖网络等新型基建。周边3公里范围内有三甲医院、大型商业综合体,生活便利度居省内高职院校前列。

三、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校区现设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重点打造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8个省级一流专业群。其中,数控技术专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实训室数量设备价值(万元)
智能制造数控技术256800
电子信息物联网应用技术183200
交通运输新能源汽车技术122500

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结构,基础课程占比40%,专业核心课程占比35%,实践课程占比25%。引入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与企业联合开发《精密加工技术》《智能产线运维》等特色教材12部。

四、师资队伍与科研能力

校区现有教职工780人,其中教授45人、副教授168人,“双师型”教师占比85%。拥有省级教学团队3个,全国职业教育名师2人。近五年累计承担市级以上科研项目140项,横向技术服务到账经费超3000万元。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代表成果
教授/研究员455.8%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3门
企业兼职教师18023.1%工艺标准制定12项
博士学历教师688.7%发明专利授权45件

科研方向聚焦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东方电气合作开展“核电装备智能检测”项目,研发成果直接应用于企业生产线。2022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授权国际专利2件,技术交易额突破500万元。

五、实践教学与校企合作

校区构建“三级递进”实践教学体系:第1-2学期基础实训(覆盖率100%)、第3-4学期专项实训(岗位对接率90%)、第5-6学期顶岗实习(留用率75%)。与华为共建“ICT学院”,与西门子共建“数字化工厂”实训中心。

  • 校企共建产业学院:东方电气学院(2018年)、京东物流学院(2020年)
  • 订单班规模:每年组建“中国二重班”“格力冠名班”等15个定向培养班
  • 技术服务中心:设立精密测量、逆向工程等5个对外服务平台

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236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4项。2022年“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赛项团队代表四川省参加国赛并获季军。

六、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202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8.2%,专业对口率89.5%,留川就业比例达76.3%。就业企业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42%)、电子信息(28%)、交通运输(15%)等行业。

就业指标2022届2021届2020届
进入国企比例38%35%32%
专升本录取率21%18%15%
平均起薪(元)582055005200

典型就业单位包括中国中车、京东方科技、通威太阳能等世界500强企业。毕业生职业发展路径清晰,技术岗位晋升周期平均缩短至3.2年,管理层岗位本校校友占比达45%。

七、校园文化与国际交流

校区实施“工匠文化+”育人工程,建设校史馆、大国工匠长廊等文化阵地。每年举办“技能文化节”“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培育“严谨、精益、创新”的校园精神。

  • 国际交流合作:与德国埃尔福特应用技术大学开展“2+2”双学位项目
  • 留学生教育: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120人,开设英文授课专业8个
  • 海外实训基地:在泰国、柬埔寨建立“鲁班工坊”3个

2022年承办“中德职业教育论坛”,与西门子、博世等企业签订国际合作备忘录。开发国际认证课程12门,学生获国际技能证书(如AHK认证)人数年均增长40%。

八、社会服务与辐射效应

校区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2万人次,为德阳市“技能提升行动”提供技术支持。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35项,金额达1200万元,包括“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平台建设”“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等。

服务类型年度数据社会效益
企业员工培训8000人次提升技师等级持证率15%
社区教育服务32个项目覆盖周边居民2.3万人
技术攻关项目45项为企业节约成本超800万元

作为区域职教联盟牵头单位,牵头制定《成德绵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学标准》,带动12所中职学校开展课程改革。疫情期间免费开放在线课程资源,访问量突破50万次,获评“四川省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德阳校区通过六十余载的积淀与发展,已形成“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办学生态。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双师双能”教师培养体系、“教学-研发-服务”三位一体功能架构,为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未来需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绿色制造等新兴领域布局,深化国际产能教育合作,持续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