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金堂师范学校(金堂师范院校)

金堂师范学校(金堂师范院校)

金堂师范学校作为西南地区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师范院校,历经百年发展积淀,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始终秉持“厚德博学、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构建了涵盖师范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该校通过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教学,培养了大批适应现代教育需求的优质师资,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作出显著贡献。近年来,学校依托“智慧校园”建设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打造实训基地,形成“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成为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人才输送的重要基地。

金	堂师范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金堂师范学校前身为1905年创建的金堂县立师范学堂,历经民国时期师范教育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中等师范教育体系重构、新世纪高校合并升格等关键阶段。2018年整体并入地方师范大学后,明确“服务基础教育、深耕教师教育”的办学方向,形成“师范底色+数字赋能”的双轮驱动战略。

发展阶段时间跨度核心事件办学特征
初创期1905-1937设立师范讲习所,培养初级教员传统私塾转型,侧重基础文理教育
建制完善期1950-1999更名为成都师范学校金堂分校,开设中师专业标准化师范教育体系,定向培养乡村教师
转型升级期2000-2018增设大专层次,开办学前教育等新专业学历教育提升,探索综合办学路径
融合发展期2019-至今并入师范大学,建立教育硕士培养点本科与研究生贯通培养,强化教育科研能力

二、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实施“名师培育工程”,构建“教学型+科研型+双师型”教师发展体系。截至2023年,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占比达62%,具有行业企业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提升至45%。

师资类别2018年数据2023年数据增幅
教授数量38人65人68.4%
博士学历教师92人147人59.8%
双师型教师89人207人132.6%

三、专业结构优化

学校动态调整专业布局,形成以师范教育为主体,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智慧教育为特色的“1+3+X”专业集群。2023年新增人工智能教育、教育大数据技术等交叉学科专业。

专业类别传统师范专业新兴教育专业非师范类专业
2018年数量12个2个3个
2023年数量15个7个5个
增减幅度+25%+250%+66.7%

四、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见习-实训-实习”三级实践链条,与省内126所中小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投资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开发教育情境模拟系统,实现教学场景数字化覆盖。

  • 教育见习覆盖率:100%(一年级)
  • 校内实训时长:平均每学期4周
  • 毕业实习达标率:98.7%(2023届)
  • 校企合作基地:32个(含5个省级示范性基地)

五、科研创新能力

近五年累计获批省部级以上课题47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89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组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形成“校地协同”科研机制。

六、学生发展质量

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稳定在92%以上,近三年获省级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奖项63项。建立校友追踪系统显示,入职五年内晋升为教学骨干的比例达76%。

七、社会服务贡献

承担“国培计划”项目28个,培训乡村教师1.2万人次。开发在线教育资源库,惠及西部民族地区学校400余所。与地方政府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年均开展教育咨询项目50余项。

八、数字化转型成效

建成智慧教学空间23间,开发虚拟教研平台,实现校际课程资源共享。2023年线上教学占比达35%,数字资源校本库容量突破20TB。

金堂师范学校通过百年积淀与时代创新,已发展成为集师范教育传承与教育科技创新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校。其“扎根基础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办学实践,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范式。面向教育强国建设新要求,学校需在跨学科人才培养、教育技术深度融合、国际交流拓展等方面持续突破,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基础教育战略的能力。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