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希望职业学校郫县校区是西南地区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实践基地,依托希望教育集团的资源优势,构建了以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体系。校区位于成都市郫都区菁蓉湖畔,占地12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规模达4200人。学校采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轮驱动模式,与京东、华为等32家知名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形成“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特色培养机制。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达89%,在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中连续三年位列前茅。
一、办学基础与硬件设施
学校建有标准化教学楼4栋、实训楼3栋、图书馆1座及多功能体育馆,配备价值3800万元的教学设备。其中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引入德国工业4.0标准设备,包含工业机器人工作站、3D打印实验室等12个专项实训室;信息技术实训楼设有云计算机房、网络安全攻防平台等现代化教学场景。
类别 | 数量 | 面积(㎡) | 设备价值(万元) |
---|---|---|---|
实训中心 | 3个 | 6800 | 2300 |
专业实验室 | 45间 | 12000 | 1500 |
智慧教室 | 86间 | —— | 800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信息技术+现代服务”双主线专业群,重点建设云计算技术应用、电子商务、幼儿教育等省级重点专业。课程体系采用“三阶递进”模式:基础能力阶段强化通识教育,专业核心阶段推行项目化教学,综合提升阶段开展企业实战项目。
专业大类 | 重点专业 | 合作企业 | 证书获取率 |
---|---|---|---|
信息技术类 | 云计算/网络安全 | 华为、奇安信 | 92% |
现代服务类 | 电子商务/会计事务 | 京东、用友 | 88% |
教育类 | 幼儿教育 | 金苹果幼儿园 | 85% |
三、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双师素质提升计划”,通过企业挂职、国际研修等方式强化教师实践能力。现有专任教师216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5%,“双师型”教师达68%。聘请行业专家42人担任兼职教师,形成“理论+实践”复合型教学团队。
类别 | 人数 | 占比 | 企业经历(月) |
---|---|---|---|
专任教师 | 216 | 100% | 6.2 |
高级职称 | 76 | 35% | —— |
企业兼职教师 | 42 | —— | 24.5 |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1+X”证书制度,将阿里云认证、华为HCIA等行业标准融入课程。与京东共建“电商运营学院”,实施“3学期制”教学改革,第3学期完全在企业场景中完成岗位实践。建立“成长档案”追踪系统,记录学生从入学到就业的全周期发展数据。
五、学生管理与服务体系
实行“五维评价”管理体系,涵盖学业成绩、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成果、社会服务五个维度。设立“双创”孵化中心,年均支持学生创业项目15个,提供场地、资金、导师三位一体扶持。心理健康中心配备专职咨询师6人,构建“筛查-干预-跟踪”闭环机制。
六、产教融合实践成效
与华为共建“ICT学院”,完成5G基站部署、物联网平台搭建等真实项目;与京东物流合作开发智能仓储教学系统,学生参与“亚洲一号”成都仓双十一运营保障。近三年产生专利成果7项,技术服务项目为区域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2000万元。
七、就业质量与社会认可
建立“就业力测评-岗位匹配-跟踪服务”三级体系,重点合作企业留存率达81%。2023届毕业生平均起薪4820元,专业对口率较五年前提升27个百分点。在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近五年累计获奖132项,其中一等奖23项。
八、发展挑战与优化方向
当前面临数字化转型压力,需加强虚拟仿真实训体系建设;师资队伍中青年骨干教师占比偏低,需完善职称晋升通道;区域产业升级带来专业动态调整需求,建议建立专业预警机制。未来可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探索“中文+职业技能”海外输出模式。
作为西部地区产教融合的典范,成都希望职业学校郫县校区通过系统化的专业建设、实战化的教学改革、精准化的就业服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生态。其“校中厂+厂中校”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为职业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学校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的专业布局,将进一步巩固其在西南地区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