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眉山专科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眉山市。学院立足成渝经济圈,聚焦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形成以“工科为主、文旅融合”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构建“岗课赛证”融通培养体系,逐步形成区域职业教育标杆。截至2023年,学院开设32个高职专业,其中省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6%以上,校企合作企业覆盖华为、京东等头部企业。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眉山工业技工学校,2019年升格为高职院校,2021年入选四川省“双高计划”培育单位。当前定位为“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重点布局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文化旅游三大专业群,形成“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办学机制。
时间节点 | 重大事件 | 发展成果 |
---|---|---|
2019年 | 教育部批准设立 | 首批招生专业12个,录取新生3200人 |
2021年 | 省级“双高计划”立项 | 投入1.2亿元建设智能制造实训基地 |
2023年 | 成德眉资职教联盟成立 | 与成都工业学院开展“3+2”专升本联合培养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院构建“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课程体系,重点打造智能焊接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省级精品专业。推行“1+X”证书制度,将阿里云认证、工业机器人操作等职业资格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类别 | 省级重点专业 | 校级特色专业 | 产业匹配度 |
---|---|---|---|
智能制造类 | 智能焊接技术、机电一体化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对接眉山新能源产业园需求 |
数字经济类 | 大数据与会计、电子商务 | 跨境电子商务 | 服务天府新区电商产业集群 |
文旅创意类 | 旅游管理、环境艺术设计 | 研学旅行管理 | 契合东坡文化传承发展 |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学院实施“双百工程”引才计划,通过企业高管兼职、技能大师工作室等途径优化师资结构。截至2023年,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42%,“双师型”教师比例提升至68%。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代表成果 |
---|---|---|---|
教授/副教授 | 126人 | 38% | 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 |
企业兼职教师 | 89人 | 25% | 参与开发行业标准5项 |
博士/硕士 | 261人 | 77% | 承担市厅级课题47项 |
四、教学设施与实训条件
学院建有“一院三中心”实训体系,包括智能制造实训工厂、数字商贸虚拟仿真中心、文旅VR实训室。设备总值达2.3亿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1.8万元,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五、产教融合与就业质量
通过“厂中校”“校中企”模式深化合作,与京东共建“数字商业学院”,与通威太阳能联合开展“订单班”。2023届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比例达15%,本地就业留存率68%。
六、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三年纵向科研经费年均增长27%,承担市级以上项目79项。建成眉山非遗保护研究中心、乡村振兴电商服务基地,年培训社会人员超万人次。
七、学生发展与竞赛成绩
推行“学分银行”制度,支持学生获取多类职业技能证书。近五年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247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
八、校园文化与国际交流
打造“东坡文化育人”品牌,建设川菜非遗传承基地。与德国F+U萨克森职教集团开展师资互派,招收老挝留学生32人,国际化办学初具规模。
眉山专科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精准定位区域产业需求,构建了“专业-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其“双师型”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实训条件达到省内一流水平,但在科研创新能力、国际化办学深度等方面仍需突破。未来需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建设,提升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战略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