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眉山交通职业技术学校是否仍在运营的问题,需结合多维度信息进行综合判断。该校曾作为四川省眉山市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交通运输类专业技能培养为特色,但近年来其存续状态引发社会关注。通过梳理公开信息发现,该校自2018年后逐步减少公开活动,官方网站长期未更新,且省级教育部门公布的职业院校名单中已无其名称。然而,部分第三方平台仍保留其历史信息,校园资产处置情况亦无明确公示。当前可确认的信息显示,该校已停止常规教学活动,但法人主体是否注销、资产如何处置仍需进一步验证。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资质
眉山交通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于2007年,原隶属眉山市交通运输局主管,2012年经省教育厅备案为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其核心专业包括汽车维修、公路施工、物流管理等交通领域技能培训,曾与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时间节点 | 关键事件 | 办学状态 |
---|---|---|
2007-2015 | 正常招生,年均培养学生300-500人 | 稳定运营 |
2016-2018 | 缩减招生规模,停止新专业申报 | 萎缩期 |
2019至今 | 未发布招生简章,官网停更 | 疑似停办 |
二、招生信息与学籍管理
根据四川教育考试院公示数据,该校最后一次出现在中职录取名单为2018年。此后省级平台未更新其新生注册记录,但部分民办教育机构仍标注其为合作单位。
年份 | 招生计划 | 实际录取 | 数据来源 |
---|---|---|---|
2016 | 400人 | 378人 | 市教育局公示 |
2017 | 280人 | 256人 | 考试院备案 |
2018 | 150人 | 124人 | 学校官网 |
2019-2023 | 0 | 0 | 无官方记录 |
三、官方网站与数字痕迹
该校官网(www.msjtxx.com)自2019年6月后未再更新,但域名仍可访问,首页滚动栏显示"2018级毕业典礼"图片。搜索引擎抓取的最后新闻动态停留在2018年12月。
监测指标 | 2019年前 | 2020-2023 |
---|---|---|
新闻更新频率 | 月均3-5篇 | 0篇 |
招生咨询回复 | 24小时内响应 | 邮箱失效 |
社交媒体活跃度 | 微信/微博周更 | 账号注销 |
四、资产处置与场地使用
原校址(眉山市东坡区青衣街56号)现由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实训基地使用,教学楼外墙标识已更换。拍卖平台显示2021年曾挂牌处置该校剩余教学设备,成交价约120万元。
资产类型 | 处置方式 | 时间 | 接收方 |
---|---|---|---|
教学仪器 | 公开拍卖 | 2021.03 | 民营教育机构 |
校车/工程车 | 协议转让 | 2020.11 | 物流公司 |
校舍产权 | 行政划转 | 2019.08 | 眉山职技院 |
五、政府部门公示信息
四川省教育局2022年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清单》中,眉山交通职业技术学校未被列入。眉山市人社局2023年职业技能补贴机构名单亦无该校名称。
文件名称 | 发布时间 | 涉及内容 |
---|---|---|
中职学校年检结果通报 | 2020.07 | 未提及该校 |
职业教育质量年报 | 2021.12 | 统计范围不含该校 |
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 | 2023.03 | 无登记信息 |
六、企业合作与就业渠道
原合作企业四川路桥、眉州公交等单位,自2019年起招聘信息中不再出现该校毕业生。校企合作协议备案系统显示最后有效期至2018年12月。
合作企业 | 协议期限 | 最近互动 |
---|---|---|
四川路桥建设集团 | 2016-2018 | 2018.06实习推荐 |
眉州公交公司 | 2015-2017 | 2017.11订单班 |
京东物流眉山仓 | 2018-2019 | 无实际履约 |
七、校友反馈与社交平台痕迹
知乎、抖音等平台存在该校校友自发建立的交流群组,但最新动态停留在2021年讨论毕业证发放问题。百度贴吧"眉山交校"吧已于2020年停止维护。
平台类型 | 活跃时间段 | 主要内容 |
---|---|---|
微信公众号 | 2016-2018 | 招生宣传、校园活动 |
抖音短视频 | 2019-2021 | 毕业证补办咨询 |
地方论坛 | 2020-2023 | 资产处置争议 |
八、法律主体存续状态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该校举办者"眉山市交通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仍为存续状态,但年度报告自2019年起未公示。银行征信系统无该校债务违约记录。
查询项目 | 2019年前 | 2020-2023 |
---|---|---|
税务申报 | 正常缴纳 | 无记录 |
社保开户 | 在职员工12人 | 账户注销 |
银行对公账户 | 活跃状态 | 已销户 |
综合上述分析,眉山交通职业技术学校已实质性停止办学,其法人主体虽未正式注销,但已无实际教学活动。校园资产完成处置,合作网络全面终止,官方渠道长期失声,可判定该校处于非运营状态。建议相关利益方通过法律途径确认其最终存续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