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轻工业学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隶属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拥有近70年办学历史。学校立足轻工产业,紧密对接食品饮料、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四川支柱产业,构建了“轻工技术+智能制造+数字服务”的专业体系,是西南地区培养轻工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截至2023年,学校开设24个中职专业,其中国家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形成“双核驱动、四维支撑”的学科布局。

在产教融合方面,学校与五粮液、泸州老窖等126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共建“厂中校”实训基地9个,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5%。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70%,拥有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硬件设施方面,校内建有智能化实训中心、3D打印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场所,设备总值突破1.2亿元。
作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该校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模式深化育人改革,近五年累计为行业输送技术骨干超万名。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斩获4金6银,位列西南地区中职院校前三。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发展阶段 | 关键事件 | 办学特色演变 |
1958-1998年 | 创建“四川省轻工业学校”,隶属轻工厅 | 聚焦传统轻工制造人才培养 |
1999-2012年 | 划归省经信厅,获批国家级重点中专 | 增设数控技术、电子商务等新专业 |
2013年至今 | 入选国家中职示范校,启动“双师型”工程 | 构建“智能制造+数字服务”专业集群 |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专业类别 | 核心专业 | 课程模块 | 校企合作项目 |
轻工技术类 | 食品生物工艺、包装工程技术 | 酿酒工艺、智能包装设计 | 五粮液订单班、中粮实训基地 |
智能制造类 | 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应用 | PLC编程、3D建模与仿真 | 西门子联合实验室、海尔智家学院 |
数字服务类 | 大数据技术应用、数字媒体技术 | Python开发、电商视觉设计 | 京东数字商学院、字节跳动认证中心 |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
指标类型 | 数值 | 对比全省中职均值 |
师生比 | 1:15 | 优于1:18的平均水平 |
高级职称占比 | 38% | 高于30%的省级标准 |
双师型教师 | 72% | 较全省均值高25个百分点 |
实训设备值 | 1.2亿元 | 达到高职院校配置标准 |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构建“四阶递进”培养体系:
- 1-2学期基础技能训练
- 3-4学期专项技能提升
- 5学期企业轮岗实训
- 6学期顶岗实习
实施“双导师制”,企业工程师承担40%实践课程教学。2023年数据显示,订单班学生岗位适应周期缩短至15天,比普通班缩短2/3。与成都工业学院等高校打通“3+2”升学通道,年均升入高职比例达35%。
五、就业质量与社会影响
指标 | 2023届数据 | 行业对标 |
就业率 | 98.6% | 超全省中职均值4.2% |
对口就业率 | 85.3% | 高于制造业平均12% |
起薪水平 | 4800元/月 | 达本地社平工资1.2倍 |
雇主满意度 | 93.5分 | 位列全省前5% |
六、产教融合平台建设
学校打造三级协同创新体系:
- 技术研发中心:与泸州老窖共建酒类包装检测中心,年承接企业技改项目20余项
- 实训基地网络:运营京东西南客服中心、施耐德电气实训室等8个生产性实训基地
- 社会培训体系: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覆盖白酒品控、智能运维等紧缺领域
七、发展挑战与战略应对
当前面临三大矛盾:
挑战领域 | 具体表现 | 应对策略 |
产业升级速度 | 智能制造人才需求年增15% | 增设工业互联网新专业方向 |
生源质量波动 | 本科扩招导致优质生源分流 | 推行“强基计划”选拔拔尖人才 |
区域竞争加剧 | 重庆、云南同类院校崛起 | 深化川酒、川菜等地域IP专业建设 |
八、未来发展规划
按照“十四五”规划,学校将实施三大工程:
- 专业群提质工程:投入3000万元建设智能酿造、数字孪生技术等新兴专业群
- 师资倍增计划:三年内引进博士2名、正高职称教师5名,选派50名教师赴德日研修
- 国际化突破行动:与德国TÜV莱茵集团共建大中华区首个中职认证中心,拓展“中文+技能”海外培训项目
经过系统化建设,学校已从传统轻工院校转型为服务先进制造业的现代化职教标杆。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跨区域协同、技术创新反哺教学等方面持续发力,巩固在西南地区中职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