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中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巴中职高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革命老区巴中市。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首个高职院校,其办学定位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目标。学院依托巴中市“秦巴山区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构建了以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文旅服务为特色的专业体系,同时注重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形成了“政校行企”四方联动的育人模式。近年来,学院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升级和扶贫助技项目,逐步成为川东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支点。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建设
巴中职高学院占地总面积达1260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设有10个二级学院,开设专业45个。校园基础设施涵盖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及标准化运动场馆,其中实训设备总值超2.3亿元。
指标项 | 巴中职高学院 | 同类院校均值(川东北) |
---|---|---|
占地面积(亩) | 1260 | 980 |
实训设备总值(亿元) | 2.3 | 1.6 |
校企合作企业数量 | 187家 | 120家 |
二、专业布局与产业匹配度
学院专业设置聚焦巴中“1+3”主导产业(文旅康养+农产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形成三大专业集群。例如,现代农业技术专业对接秦巴山区特色农业,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78%;旅游管理专业与光雾山景区共建实训基地,实现“旺季顶岗、淡季授课”的灵活培养模式。
专业群 | 核心专业 | 合作企业代表 |
---|---|---|
现代农业 | 园艺技术、畜牧兽医 | 巴山牧业、天府茶业 |
智能制造 | 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汽车 | 蜀泰机械、九洲光电 |
文旅康养 | 护理、康复治疗技术 | 华西医院巴中分院、秦巴养生谷 |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学院现有教职工620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5%,“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8%。通过“企业导师驻校计划”,引入行业专家42人参与课程开发。但横向对比显示,其硕士以上学历教师比例(41%)仍低于区域平均水平(47%)。
师资类型 | 巴中职高学院 | 川北某职院 |
---|---|---|
高级职称占比 | 35% | 38% |
双师型教师占比 | 68% | 62% |
企业兼职教师数 | 127人 | 85人 |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院推行“三段式”培养体系:第1年基础能力培养,第2年专项技能训练,第3年企业轮岗实习。其中,与京东合作的“电商订单班”采用“1.5+1.5”学制,理论教学与实战项目交替进行,学生未毕业即参与“巴山特产”线上营销项目。
五、产教融合实践成效
学院与巴中经开区共建“秦巴智能制造公共实训中心”,年培训量超3000人次。通过“专利转化+技术入股”模式,近3年师生联合企业完成技术改造项目27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逾千万元。
六、学生发展与社会服务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2%以上,其中83%服务于川陕渝地区。学院还承担“雨露计划”培训任务,年均为贫困家庭子女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1200人次,助力乡村振兴。
七、挑战与优化方向
- 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待提升,横向课题经费仅占总收入的3%
- 新兴专业(如大数据技术)师资缺口达25%
- 校企合作深度参差不齐,部分协议停留在框架层面
八、区域职业教育生态贡献
作为秦巴山区职教联盟牵头单位,学院输出专业标准12项,开发共享课程资源包45个,带动周边6所中职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其“扶贫励志班”模式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
巴中职高学院通过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链、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已形成鲜明的“老区职教”特色。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高端人才引育和国际化合作方面突破,以巩固其在川陕革命老区职业教育中的标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