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大竹县三中职业学校(大竹三中职校)

大竹县三中职业学校(大竹三中职校)

大竹县三中职业学校(以下简称“大竹三中职校”)是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一所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就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学校。学校依托县域经济需求,开设农业技术、电子商务、机械制造等特色专业,形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近年来,通过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深化课程改革,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2%以上,本地产业人才支撑作用显著。然而,受限于区域经济水平和教育资源,学校在高端设备投入、师资结构优化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大	竹县三中职业学校

一、办学定位与核心优势

大竹三中职校以“服务县域经济,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为宗旨,聚焦大竹县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需求,构建“升学+就业”双轨培养体系。核心优势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专业设置与本地主导产业匹配度高,如苎麻种植技术、农机维修等特色专业;二是与达州高新区、重庆工业园区建立长期合作,实现订单式培养;三是推行“季节分段式”教学,将理论学习与田间实践、车间实训相结合。

对比维度大竹三中职校省内同类学校东部发达地区职校
专业与产业匹配度90%专业对接本地产业70%通用专业为主产业链全覆盖,新兴专业占比高
校企合作企业数量32家(含5家县域龙头企业)50+家,跨区域合作为主100+家,行业头部企业集中
实训设备价值(万元)1800(农业机械类突出)2500-3000(平均)5000+(智能化设备占比高)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设6大专业群,其中现代农业技术、电子商务、汽车运用与维修为省级重点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拓展认证”三级架构,引入1+X证书制度,学生可考取无人机操作、农产品电商运营等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实训占比对口就业率
现代农业技术苎麻栽培、智能灌溉技术、农产品营销45%89%
电子商务直播运营、物流管理、数据分析50%93%
汽车维修新能源汽车维护、故障诊断、钣金工艺55%91%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能力

学校现有教职工142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8%,高级职称教师24人。通过“校企互聘”机制,聘请行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但在硕士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仅12%)、专业带头人数量上仍显不足。

指标大竹三中职校全国中职平均水平
师生比1:181:22
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12%18%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17%25%

四、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2023年毕业生共计632人,直接就业率92.4%,升学率7.6%。就业学生中,81%进入县域企业,平均起薪3500元/月;升学学生主要通过对口单招进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高职院校。

就业方向人数占比典型企业平均起薪
本地制造业45%川环科技、致远锂业3800元/月
农业合作社26%玉竹丝业、观音茶叶基地3200元/月
服务业(电商/物流)29%京东云仓、拼多多服务站3600元/月

五、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

学校与32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苎麻产业学院”“汽修实训中心”等实体平台。推行“2.5+0.5+1”分段培养:2.5年在校学习,0.5年企业跟岗,1年顶岗实习。但合作深度参差不齐,部分企业参与仅限于提供实习岗位。

六、基础设施与教学条件

校园占地120亩,建有现代农业实训园(80亩)、智能制造实训中心等设施。信息化教学覆盖率达75%,但数字化资源库建设滞后,虚拟仿真实训室仅覆盖电子商务专业。

七、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

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次,为县域企业定制培训项目50余个。牵头成立“大竹县职教联盟”,吸纳12家企业和乡镇中学参与,但在技术攻关、标准制定等深层次合作上仍需突破。

八、发展瓶颈与改进方向

当前制约因素包括:财政投入有限导致设备更新缓慢;师资引进困难,近3年仅补充5名年轻教师;专业集群化发展不足,新兴专业(如新能源、智慧农业)占比低于20%。建议强化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争取专项债券支持实训基地升级,并通过“名师工作室”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作为县域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大竹三中职校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方面成效显著,但其可持续发展仍需突破资源瓶颈、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未来需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加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适配性,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