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成都青竹学院(青竹学府)

成都青竹学院(青竹学府)

成都青竹学院是一所立足西南地区、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自2008年建校以来,始终以“扎根地方、服务产业”为办学宗旨,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院依托成都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区位优势,构建了“政企校”三方联动的协同育人机制,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培养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近年来,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数字化转型,学院逐步探索出一条民办高校特色化发展路径,但在师资结构、科研能力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成	都青竹学院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成都青竹学院前身为2002年成立的西南职业培训中心,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15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学院锚定“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化”办学定位,重点服务于成渝经济圈产业升级需求,形成以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为核心优势学科群。

时间节点重大事件发展阶段特征
2002-2007职业技能培训阶段聚焦电子制造、软件开发短期培训
2008-2014本科建制初期设立6个二级学院,开设12个本科专业
2015-2020内涵建设期获批省级一流专业3个,建立产学研基地
2021至今数字化转型阶段启动智慧校园建设,开发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二、学科专业布局

学院构建了“新工科+新商科”双轮驱动的专业体系,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3个本科专业,其中省级一流专业占比达17.4%。重点学科与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匹配度达82%,但人文社科类专业建设相对滞后。

学科类别专业数量省级以上质量项目就业对口率
工学153个一流专业78.5%
管理学61个教学团队69.2%
艺术学2-54.3%

三、师资队伍结构

学院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通过企业挂职、行业认证等方式优化师资结构。截至2023年,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占比达41.7%,但高级职称教师比例(32.8%)仍低于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职称结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
占比12.5%20.3%57.8%9.4%
学历结构博士硕士本科其他
占比28.6%54.2%15.7%1.5%
双师素质41.7%持有行业资格证书

四、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推行“3+1”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与京东方、TCL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实施“学期分段式”实训。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2.4%,但升学率(5.7%)显著低于公办院校。

五、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五年纵向科研经费年均增长18.7%,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项目47项。技术交易到款额突破3000万元,但核心期刊论文年均仅82篇,横向课题占比达68.3%。

指标类型20192020202120222023
纵向科研经费(万元)8501020128015301860
技术交易额(万元)3204506809201260
发明专利授权量(项)1215182228

六、国际化进程

学院与德国F+U教育集团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开展“2+2”双学位项目。境外合作院校覆盖东南亚、中东欧等区域,但留学生规模仅占在校生总数的0.8%。

七、基础设施配置

主校区占地890亩,建有智能制造实训中心、数字商业模拟实验室等教学空间。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1.2万元,但图书馆藏书量(68万册)低于同类院校平均水平。

八、发展挑战与机遇

面对少子化趋势和公办院校扩招压力,学院正通过“AI+教育”转型提升竞争力。2023年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但高端人才引进困难、科研反哺教学效能不足等问题仍需突破。

成都青竹学院作为区域应用型高校代表,在产教融合、专业集群建设方面形成显著特色,但其发展受制于民办院校资源瓶颈。未来需在师资结构优化、科研能力提升、国际化层次突破等方面持续发力,方能实现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高校的转型升级。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