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竹县职业中学三中(以下简称“大竹职中三中”)是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一所具有代表性的中等职业学校,其办学定位聚焦于职业技能培养与升学教育并重。学校依托县域经济需求,开设了农业技术、机械制造、信息技术等多个紧贴市场的专业,近年来在校企合作、实训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据公开数据显示,该校2022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2%,对口升学本科上线率约15%,在川东地区职校中处于中上游水平。然而,受限于县域财政投入和师资流动问题,其在高端设备配置、课程创新力度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总体来看,大竹职中三中是一所务实型职业学校,适合希望掌握实用技能或通过职教高考升学的学生,但在资源丰富度和品牌影响力上与省级示范校仍有差距。
一、办学基础与硬件设施
大竹职中三中占地约120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3200余人,教职工210人。校园分为教学区、实训区和生活区,配备机械加工、电子电工、计算机网络等8个专业实训室。
类别 | 面积/数量 | 设备价值 | 更新时间 |
---|---|---|---|
实训车间 | 4000㎡ | 800万元 | 2021年 |
计算机房 | 6间(300台) | 120万元 | 2020年 |
图书资源 | - | 纸质书3.2万册 | 2019年 |
对比达州市其他职校,该校实训设备总值处于中等水平,但数控设备、智能终端等新兴领域设备数量较少。例如,同市某国家级示范校实训设备价值超2000万元,且近3年年均更新资金达500万元。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开设12个专业,涵盖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三大类。其中,畜牧兽医、汽车维修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课程体系采用“文化课+专业课+实践课”三元结构,实践课程占比约45%。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核心课程 | 考证方向 |
---|---|---|---|
现代农业 | 畜牧兽医 | 动物解剖、饲料配制 | 执业兽医资格证 |
智能制造 | 机电技术应用 | CAD制图、液压传动 | 电工证/钳工证 |
信息技术 | 计算机应用 | 网络搭建、图形图像处理 | 计算机操作员证 |
与区域产业匹配度方面,该校专业设置覆盖大竹县农业主导产业(如苎麻种植)和制造业升级需求(如汽车零部件加工),但未针对新能源、电商物流等新兴领域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更新周期平均为3-5年,滞后于行业技术迭代速度。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管理
全校专任教师189人,其中高级职称32人(占比17%),双师型教师98人(占比52%)。教师学历以本科为主(89%),硕士及以上学历仅占11%。
对比维度 | 大竹职中三中 | 省级示范职校 | 全国百强职校 |
---|---|---|---|
高级职称比例 | 17% | 35% | 52% |
硕士学历比例 | 11% | 28% | 45% |
企业兼职教师占比 | 8% | 15% | 30% |
教学管理采用“理论+实训”分段制,推行“师徒制”培养模式。但部分专业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现象,如汽修专业学生反映发动机拆解课程与4S店实际维修流程差异较大。此外,教师培训经费有限,年均人均培训费用约1200元,低于省级示范校3000元的平均水平。
四、学生发展与升学就业
2022年数据显示,该校毕业生直接就业占比68%,高职单招升学率22%,职教高考本科上线率15%。就业学生中,83%进入制造业和服务业,本地就业率为49%。
升学渠道 | 2022年人数 | 主要去向 |
---|---|---|
高职单招 | 352人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院校 |
职教高考 | 198人 | 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大学 |
普高转段 | 46人 | 达州一中合作班 |
就业质量方面,初次就业平均月薪约3200元,对口就业率76%。但升学学生中仅28%选择与原专业相关的高职专业,反映出专业课程与高等教育衔接存在断层。
五、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
学校与12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包括蜀渝汽车制造、通威新能源等本地企业。合作形式以顶岗实习(占比70%)和订单培养(占比30%)为主。
合作类型 | 企业数量 | 覆盖专业 | 年输送人数 |
---|---|---|---|
顶岗实习 | 9家 | 汽修、机电 | 280人/年 |
订单班 | 3家 | 电子、计算机 | 120人/年 |
产学研项目 | 2项 | 现代农业、新能源 | - |
社会培训方面,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约1500人次,涉及电工、焊工等初级工种。但校企合作深度不足,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比例仅15%,且缺乏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项目。
六、学生管理与校园文化
实行封闭式管理,推行“学分制+德育考核”制度。校园文化活动以技能竞赛(年举办8-10次)、文体比赛为主,学生社团共15个,参与率约65%。
管理指标 | 数据表现 | 对比全市职校均值 |
---|---|---|
违纪处理率 | 3.2% | 4.5% |
体质测试达标率 | 89% | 82% |
技能证书获取率 | 67% | 61% |
心理辅导覆盖率达90%,但专职心理教师仅2人,服务能力有限。部分学生反映课后活动场所不足,篮球场、阅览室等设施常需预约使用。
七、社会评价与行业认可
家长满意度调查显示,82%认可学校管理严格,71%认为技能培养有效,但仅55%满意升学支持服务。企业对毕业生评价中,“动手能力强”占比78%,“职业素养高”占比69%,但“创新能力不足”被多次提及。
评价主体 | 积极评价(%) | 主要建议 |
---|---|---|
家长 | 78 | 加强升学指导、优化生活条件 |
用人单位 | 85 | 提升创新意识、增加新技术培训 |
毕业生 | 73 | 丰富课程种类、改善实训设备 |
在川东地区职校竞争力排名中,该校位列第15名,较五年前上升3位,但与排名前五的学校相比,在品牌效应、资源获取能力等方面差距明显。
八、发展瓶颈与未来展望
当前制约发展的瓶颈包括:一是财政投入不足,生均公用经费低于全省中职均值20%;二是专业集群效应弱,链式专业占比不足40%;三是产教融合形式单一,企业参与深度不够。未来计划通过以下路径突破:
- 争取上级专项资金,重点建设智能制造实训中心
- 开发“农业+电商”复合型专业,服务县域直播经济
- 深化与成渝企业的“厂中校”合作模式
- 引入德国“双元制”课程标准,提升教学国际化水平
该校作为县域职教的重要支撑,在推动教育公平、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发挥基础作用。若能在专业特色化、师资高端化、培养个性化方面持续突破,有望成为川东北职教改革的标杆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