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潮安县中等专业学校(潮安中专)

潮安县中等专业学校(潮安中专)

潮安县中等专业学校作为粤东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自1985年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实用人才”为宗旨,形成了鲜明的产教融合特色。学校位于潮安区东部新区,占地12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4200余人,开设18个专业,其中省级重点专业5个。通过“校企双元育人”模式,与当地42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本地就业占比达68%。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5%,“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2%,拥有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学校创新实施“专业群+产业学院”布局,重点建设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三大专业集群,其中电子商务专业与京东物流共建产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引入德国双元制课程体系。硬件设施方面,建有智能制造实训中心、电商直播基地等12个高标准实训场所,设备总值超3000万元。

潮	安县中等专业学校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85年创办的潮安职业高中,2003年升格为县级中专,2018年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办学定位历经三次重大调整:

发展阶段核心定位标志性事件
1985-2002基础技能教育开设机电、财会等传统专业
2003-2015规模扩张阶段新校区建成,专业数扩至15个
2016至今质量提升阶段获批省级高水平建设计划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金字塔型”专业结构,形成省级重点专业引领、校级特色专业支撑的布局。重点专业实行“岗位导向+证书融通”课程改革:

专业类别省级重点专业数校级特色专业数1+X证书覆盖率
智能制造类3(数控、模具、机电)2(工业机器人、激光加工)85%
现代服务类2(电子商务、烹饪)3(物流、酒店管理、美容)78%
文化艺术类04(潮剧、陶艺、广告设计、幼师)60%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通过“内培外引”机制优化师资结构,形成“企业导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三级梯队:

教师类型人数占比企业实践时长
正高级讲师189%年均45天
双师型教师10251%累计超3个月
企业兼职导师6532%项目周期指导

四、实训基地建设对比

学校打造“教学工厂+虚拟仿真+创新创业”三位一体实训体系,重点建设成效显著:

实训类型设备价值(万元)合作企业年培训人次
智能制造实训中心1800松田精密、汕头超声2400
电商直播基地350京东物流、抖音电商1800
陶艺非遗工坊280潮州陶瓷研究院600

五、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三阶递进”培养模式,实现能力螺旋式提升:

  • 第一阶段(1-2学期):基础技能+职业认知,开展企业认知实习
  • 第二阶段(3-4学期):专项技能+岗位轮训,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
  • 第三阶段(5-6学期):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推行“双导师”考核

六、产教融合实施路径

构建“四维联动”产教融合机制,具体实施如下:

融合维度实施举措典型案例
课程共建企业技术骨干参与课程开发松下电器参与PLC课程标准制定
师资共育教师企业实践+技师教学能力培训年度选派40名教师赴金明精机研修
资源共享共建实训基地与教材资源库与翔鹭科技合编《智能产线维护》教材
评价共担企业参与技能考核与毕业设计奥飞娱乐参与动漫设计作品评审

七、学生发展质量追踪

建立“三年跟踪”评价体系,毕业生发展呈现多元化特征:

追踪维度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创业率
当年就业97.3%81.5%4.2%
三年后发展92.1%76.8%8.7%
升学情况---
高职录取率--32.4%(含自主招生)

八、社会服务能力拓展

学校发挥资源优势,构建多层次社会服务体系:

  • 技术技能培训:年开展电工、电商等短期培训超6000人次,获人社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先进单位
  • 文化传承创新:设立潮剧传习所、陶瓷大师工作室,开发非遗校本课程8门
  • 社区教育服务:与12个乡镇合作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累计培训1.2万人次

潮安县中等专业学校经过三十余年发展,已从区域性职业学校转型为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职业教育高地。其“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布局策略、“双元制本土化”的培养模式、“非遗技艺现代化”的文化传承创新,为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国际化合作、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等方面持续突破,特别是在智能制造专业群的数字化升级、跨境电商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提升等领域深化变革,方能实现从“技能型院校”向“创新型教育综合体”的跨越式发展。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