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中和职业中学作为成都市高新区重点建设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产教融合、技能立校”为核心发展理念。学校依托天府新区区位优势,构建了涵盖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校企合作+升学导向”双轨并行的办学特色。截至2023年,学校拥有在校生规模超3500人,开设12个紧贴区域产业需求的专业,其中国家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通过引入华为、京东方等头部企业资源,建成6个产业标准实训基地,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85%,专升本升学率突破30%,形成“就业有优势、升学有通道”的发展格局。
一、基础概况与办学定位
学校创建于1987年,2012年迁入现址并完成现代化职教园区建设,占地总面积1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作为四川省首批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确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标,形成“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培养体系。目前与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等高校建立“3+2”分段培养项目,覆盖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等5个专业。
指标 | 数据 |
---|---|
创办时间 | 1987年 |
校区面积 | 128亩(含实训基地) |
学历教育层次 | 中职学历+高职衔接 |
合作高校数量 | 8所 |
二、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三大专业群,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应用获评国家级示范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跨专业选修”结构,引入1+X证书制度,将阿里云认证、华为ICT等行业标准融入教学。2023年数据显示,专业与区域重点产业匹配度达92%,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比例达75%。
专业类别 | 重点专业 | 产业匹配领域 |
---|---|---|
信息技术 | 计算机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 | 数字经济、电子信息 |
智能制造 | 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 | 高端装备、智能工厂 |
现代服务 | 电子商务、航空服务 | 电商物流、空港经济 |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现有专任教师216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占比35%,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达62%。实施“双师素质提升计划”,聘请企业技术骨干46人担任兼职教师,形成“理论教学+实践指导”双导师制。教学资源方面,建有省级精品课程7门,校本教材开发量覆盖主干课程的80%,数字资源库存储量达2TB。
类别 | 数量 | 占比 |
---|---|---|
高级职称教师 | 76人 | 35% |
企业兼职教师 | 46人 | 21% |
双师型教师 | 124人 | 57% |
四、实训条件与产教融合
学校投入1.2亿元建设实训中心,包含智能制造、云计算数据中心等8大实训平台,设备总数达3600台套,工位容量满足2000人同时实训。与京东方共建“光电技术实训基地”,与华为联合打造“ICT人才培养中心”,实现“教室即车间、教师即技师”的教学场景。2023年校企合作开发项目课程24门,接收顶岗实习学生987人次。
五、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8.2%-98.7%区间,专业对口率从2020年的79%提升至2023年的85%。升学方面,通过单招考试进入高职院校比例达68%,其中23%被国家“双高计划”院校录取。典型就业单位包括成都京东方、一汽丰田、川航物流等世界500强企业,平均起薪达4500元/月,较区域中职平均水平高18%。
六、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为社区居民提供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免费培训项目。作为四川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常设赛点,累计承办省级竞赛6次,全国竞赛2次。与凉山州、甘孜州等地区建立教育帮扶机制,输出优质课程资源120门,协助建设标准化实训室8个。
七、办学特色与创新实践
首创“岗位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岗位标准分解为126个能力单元,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行“学业+创业”双轨制,设立创新创业孵化中心,近三年培育学生创业项目37个,其中“智造云仓”项目获省级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覆盖PLC编程、无人机操控等8个专业领域。
八、发展挑战与改进方向
当前面临专业迭代速度与企业技术更新周期不匹配、高水平企业兼职教师稳定性不足等问题。未来计划深化“校企联合研究院”建设,引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课程化改造;加强与本科高校的学分互认机制,拓展“中职-本科”直通车路径;推动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化,要求专业教师每五年累计企业实践不少于12个月。
成都中和职业中学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技能培养,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具有显著影响力的职业院校。其“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精准布局、“双师双轨”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随着天府新区产业升级加速,学校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专业拓展潜力巨大,有望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标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