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盐源职业技术中学校肖老师(盐职校肖老师)

盐源职业技术中学校肖老师(盐职校肖老师)

盐源职业技术中学校肖老师作为该校骨干教师,在职业教育领域展现出卓越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其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地方产业需求,通过模块化课程设计、项目化教学改革及校企合作资源整合,显著提升学生技能水平与就业竞争力。在近十年执教生涯中,肖老师主导开发3门省级精品课程,带领学生团队斩获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奖项12项,形成"产教融合、学岗直通"的特色培养模式。其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虚拟仿真系统》破解实训设备不足难题,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同时,肖老师积极构建"双师型"教师发展共同体,通过校企双向挂职机制推动教师队伍转型,相关经验被纳入区域职教改革案例库。

盐	源职业技术中学校肖老师

教学能力与课程建设

肖老师构建"岗位能力-课程模块-教学单元"三级课程体系,将企业真实项目拆解为68个教学案例。其主讲的《汽车电气设备检修》课程采用"理论+实训+考评"一体化模式,学生实操考核优良率达92%。

课程名称教学模式企业参与度学生获证率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项目导向教学深度合作(设备/导师)87%
新能源汽车维护理实一体教学资源支持(实训基地)95%
职业素养提升情景模拟教学间接参与(案例提供)89%

学生培养与竞赛指导

建立"梯队式"竞赛培育机制,实施"基础强化-专项突破-综合演练"三阶训练。近五年指导学生获省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其中2022年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服务赛项实现该校省级金牌零突破。

竞赛项目获奖等级参赛学生数训练周期
汽车机电维修省级一等奖3组(9人)8个月
智能网联技术应用省级二等奖2组(6人)6个月
钣金涂装技能省级三等奖4组(12人)5个月

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

主持完成《民族地区职业院校产教融合路径研究》等省部级课题3项,研发的"汽车底盘虚拟检测平台"实现技术转让。2021年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项,其中《多功能教学型充电桩》已被省内5所院校采用。

科研项目成果类型转化应用经济效益
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软件著作权本校推广使用节约设备采购费120万元
新能源汽车实训台架实用新型专利企业量产销售年销售额800万元
民族地区职教模式研究研究报告政府决策参考推动3项地方政策出台

社会服务与校企合作

牵头组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联盟",吸引23家企业深度参与。为当地4S店定制培训方案,年培训量超600人次。推动校企共建"长城汽车订单班",实现招生即招工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 合作企业类型:主机厂(3家)、零部件企业(5家)、售后服务商(15家)
  • 典型合作项目: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师顶岗实践、技术联合攻关
  • 社会培训覆盖:企业员工(45%)、退伍军人(30%)、农民工(25%)

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首创"三阶递进"教学法:一年级夯实基础(理论+基础实训),二年级专项提升(模块技能训练),三年级综合应用(企业项目实战)。配套开发职业能力测评系统,实现个性化培养路径规划。

与传统教学模式对比:

维度传统模式创新模式
课程结构学科体系工作过程导向
考核方式笔试为主过程性评价(60%)+实操(30%)+创新(10%)
师资配置单一校内教师校企双导师制

教师团队建设成效

建立"教学名师工作室",培养青年骨干教师12名。组织跨区域教研活动28次,开发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含课件300+个、视频150+小时)。其团队成员获全国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

团队发展指标对比:

指标2018年2023年
高级职称占比15%42%
双师型教师比例35%81%
教改课题参与率25%92%

民族文化传承实践

将彝族漆器工艺、摩梭纺织技艺融入课程设计,开发《民族工艺品制作与营销》拓展课程。带领学生完成"藏区特色交通工具改良"项目,设计适配高寒地区的新能源汽车改装方案。

文化融合典型案例:

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课程创新成果
彝族图案设计汽车外观造型课程学生作品获非遗创新奖
摩梭纺织技术内饰材料工艺课研发植物纤维环保座椅
藏区交通特征高原车辆维护课制定特殊环境运维手册

通过多维度的创新实践,肖老师构建起"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生态体系。其经验表明,民族地区职教发展需把握三个关键:精准对接产业需求的课程重构、深度交融的校企合作机制、兼具现代性与地域性的文化传承创新。这种发展模式为西部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对推动产教融合战略落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